[发明专利]具有离合器盘的扭矩传递装置和由该装置和飞轮构成的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5030.2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3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赫尔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64 | 分类号: | F16D13/64;F16D1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周逸峰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离合器 扭矩 传递 装置 飞轮 构成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具有用于选择性地传递扭矩的第一子离合器(2)和第二子离合器(3),其中至少一个子离合器(2,3)的用于分别夹紧在压板(5,6)和反压板(7,8)之间的多个离合器盘(4)设置和配置用于接受驱动轴(9)的扭矩并且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10,11)上,其中每个离合器盘(4)具有内齿部(12),所述内齿部与离合器毂(14)的外齿部(13)共同作用,其中所述离合器盘(4)的内齿部(12)沿径向方向观察高度不同地设计。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这种扭矩传递装置(1)和飞轮(19)构成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扭矩传递装置,如离合器或尤其是双离合器,其具有第一子离合器和第二子离合器,用于选择性地传递扭矩,其中至少一个子离合器的用于分别夹紧在压板和反压板之间的多个离合器盘设置和配置用于接受驱动轴的扭矩并且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上,其中每个离合器盘具有内齿部,所述内齿部与离合器毂的外齿部共同作用。在此子离合器不必强制性地是完全自身独立的离合器,而是也可以是单离合器的一部分。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这种扭矩传递装置和飞轮构成的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扭矩传递装置,尤其是具有可从毂上拆卸的离合器盘的双离合器。此外DE 10 2006 022 054 A1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合器尤其双离合器的离合器盘,所述离合器具有外环和毂装置,所述毂装置抗扭地且可拆卸地与外环连接,也就是说可重复地无损地可分开地与外环连接,其中所述离合器盘包括多功能部件,所述多功能部件能够实现毂装置相对于外环的卡接连接和/或定心。
但现有技术总是具有如下缺点,在多盘式离合器的情况下,即在具有多于一个离合器盘的离合器的情况下,尤其在双离合器的情况下,成问题的是,离合器设计成使得其在轴向和径向上小型化,然而尽管如此能够简单地安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或至少减少现有技术的缺点。尤其地,研发一种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其使用离合器盘,其中可在将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安装到变速器输入轴上之后安装所述离合器盘。因此确保,也能安装支撑轴承挡圈。尤其地,也要研发一种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其第一子离合器借助于多个离合器盘传递扭矩,其中所述离合器盘具有可自由接近的安装通道。
该目的在此类设备中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离合器盘的内齿部沿径向方向观察高度不同地设计。这就是说,离合器盘具有用于齿部的不同的内直径。
这具有如下优点,离合器盘能够以最大的直径被推到用于另一离合器盘的外齿部上。离合器盘毂挡圈随后也能够被推上,所述离合器盘毂挡圈将最高的离合器盘固定在离合器毂的轴向止挡上,进而将毂轴向保持在确定的位置中。
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并且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此外有利的是,尤其离合器盘的不同的内直径大于支撑轴承挡圈的外直径。由此确保可安装性,使得在双离合器安装之后,能在安装结束时安装离合器盘,因为离合器盘能够被推到支撑轴承挡圈上。
此外有益的是,多个离合器盘的内齿部与离合器毂的同一外齿部共同作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合器盘能够共同将驱动轴的扭矩经由离合器毂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上。此外,提供制造方面的优点,因为离合器毂的外齿部能够在一个制造步骤中制成。
此外有利的是,离合器毂的外齿部具有高度不同的区域,并且一个区域与一个离合器盘共同作用,而另一个区域与另一个离合器盘共同作用。这样可行的是,离合器盘的内齿部的不同齿部高度能够与在离合器毂的外齿部上的相应的配对齿部共同作用。
优选地,离合器毂的外齿部台阶式下降地构成。离合器盘那么能够从一侧,即借助最低的齿部高度,推到离合器毂上。台阶式下降的齿部也能够更简单地制成。
还有利的是,离合器毂的外齿部在朝向内燃机的区域中沿径向方向最高地构成。因为双离合器首先被推入到壳体中,并且然后从背离内燃机侧安装离合器盘,所以确保了简单、可接近的可安装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5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