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2324.1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1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准 | 申请(专利权)人: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14;B60L58/26;B60L58/27;B60H1/22;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秀君;鲁恭诚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热 管理 系统 | ||
1.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其中,作为用于执行车辆内部的空气调节的制冷剂循环,用于吸入和压缩制冷剂并将制冷剂以高温度高压力的气体状态排出的压缩机(311)、用于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凝制冷剂的冷凝器(312)、用于使制冷剂膨胀的第一膨胀阀(313)以及设置在空调壳体内以在制冷剂与排放到车辆内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蒸发器(314)设置在制冷剂线路(315)中,所述制冷剂线路(315)是制冷剂的流动通道,并且
其中,车辆的自主驾驶所需的电子组件(110)的冷却系统连接到从所述制冷剂线路(315)分支出来的制冷剂分支线路(317),
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具有在电子组件(110)的上游侧从第一冷却剂线路(424)分支出来并绕过电子组件(110)的冷却剂分支线路(371),其中,所述冷却剂分支线路(371)形成为经过车辆的电池(360),
并且在第一冷却剂线路(424)具备加热冷却剂的加热器(422),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剂线路(424)与冷却剂分支线路(371)的分支点形成在加热器(422)的下游侧,
并且在所述分支点处具备使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向电子组件(110)和电池(360)的第三阀(370),以选择性地将所述电子组件(110)和所述电池(360)升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包括:
冷却器(316),用于在制冷剂与和电子组件(110)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一冷却剂线路(424)作为与电子组件(110)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剂的流动通道,并且经过冷却器(3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中,制冷剂分支线路(317)在所述第一膨胀阀(313)的上游侧从所述制冷剂线路(315)分支出来,并且连接到蒸发器(314)的下游侧的制冷剂线路(315),用于使制冷剂膨胀的第二膨胀阀(318)设置在位于冷却器(316)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分支线路(317)中,使得冷却器(316)与蒸发器(314)并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二冷却剂线路(321),从冷却器(316)的上游侧的第一冷却剂线路(424)分支出来并绕过冷却器(316);
低温散热器(319),设置在第二冷却剂线路(321)中,以在冷却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
第一阀(322),用于使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向冷却器(316)和低温散热器(3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中,低温散热器(319)与冷凝器(312)并排布置在车辆的前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三冷却剂线路(351),从低温散热器(319)的下游侧的第二冷却剂线路(321)分支出来并连接到低温散热器(319)的上游侧,其中,第三冷却剂线路(351)经过车辆动力热源部件(3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二阀(324),设置在第二冷却剂线路(321)与第三冷却剂线路(351)之间的分支点处,以使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向车辆动力热源部件(350)和第一冷却剂线路(4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冷却剂温度传感器(423),设置在第一冷却剂线路(424)中以感测冷却剂的温度,其中,冷却剂温度传感器(423)布置在电子组件(110)的上游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水泵(419)和第二水泵(361),设置在第一冷却剂线路(424)中以使冷却剂循环,其中,第一水泵(419)被布置为邻近于电子组件(110),第二水泵(361)被布置为邻近于电池(3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3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