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动力总成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5544.1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4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英磊;刘化雪;王超;王成立;杜增强;王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动力总成 出水口 水管 散热器 油冷器 进水口 冷却液 变速器润滑油 发动机冷却液 发动机冷却 进水口连接 布置位置 连接方式 水管连接 水管连通 振动噪声 变速器 模块化 冷却 发动机 车型 流通 | ||
1.一种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10)和油冷器(20),所述散热器(10)的第一进水口(101)连接有第一水管(1),第一出水口(102)连接有第二水管(2),所述第一水管(1)和所述第二水管(2)分别接入到发动机冷却液循环中,所述油冷器(20)上开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第二进水口(201)和第二出水口(202),所述第二出水口(202)通过第三水管(3)连接在所述第二水管(2)上,所述散热器(10)上还开设有第三出水口(103),所述第三出水口(103)和所述第二进水口(201)通过第四水管(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管(3)上设置有电子泵(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水管(4)和所述第三水管(3)的轴径均小于所述第二水管(2)的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20)与变速器(50)相连通,所述油冷器(20)内流通的冷却液用于对来自所述变速器(50)的润滑油冷却,所述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油冷器(20)相连通,用于对所述润滑油进行过滤的压滤器(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201)和所述第二出水口(202)上下设置,所述油冷器(20)内冷却液的流向与润滑油的流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20)和所述压滤器(30)均通过连接座(6)固定至变速器(50)的壳体上,所述连接座(6)上形成有供润滑油流通的油道,由所述油冷器(20)冷却后的润滑油可经所述油道进入所述压滤器(30)内进行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6)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油冷器(20)的底板和用于固定所述压滤器(30)的安装座,所述油冷器(20)的进油口和所述变速器(50)的出油端相连,所述油冷器(20)的出油口与所述油道的一端相连,所述压滤器(30)的进油口与所述油道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压滤器(30)的出油口与所述变速器(50)的进油端相连,其中,所述油冷器(20)和所述压滤器(30)上下布置,所述油道沿所述底板上下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50)的壳体上形成有凹陷空间,所述油冷器(20)和所述压滤器(30)固定在所述凹陷空间所在的位置处。
9.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上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冷却系统。
10.一种车辆,包括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为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总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55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冷却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逆流式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