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桨、动力组件及无人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6562.0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1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翊涵;宋浩;陈鹏;黄宏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32 | 分类号: | B64C27/32;B64C27/473;B64C27/467;B64C27/14;B64C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小波;黄健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桨叶 吸力面 下凹部 螺旋桨 后缘 本实用新型 无人飞行器 动力组件 压力面 桨盘 前缘 飞行效率 空气阻力 续航距离 圆滑过渡 可旋转 下表面 桨根 桨尖 延伸 | ||
一种螺旋桨,包括可旋转以形成桨盘的桨叶(100),该所述桨叶(100)包括桨根(101)、的桨尖(102)、吸力面(103)、压力面(104)、前缘(105)、以及后缘(106);其中,压力面(104)和吸力面(103)为曲面;且该桨叶(100)在距离桨盘中心的50%至80%的范围内形成有延伸到前缘(105)以及后缘(106)的下凹部(107);下凹部(107)的下表面低于吸力面(103)的其他部分;且下凹部(107)与桨叶(100)的其他部分圆滑过渡。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能够减少桨叶的空气阻力,提高飞行效率和续航距离。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桨、动力组件及无人飞行器,属于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螺旋桨是旋翼式无人飞行器的重要部件,其用于将电机或发动机中输出轴的转动转化为推力或升力以实现无人飞行器的起降、转向、悬停等。螺旋桨一般包括桨毂以及桨叶,桨毂通过传动部件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当电机带动输出轴旋转时,与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桨毂也跟随旋转,从而带动固定在桨毂上的桨叶旋转形成桨盘,进而带动桨叶附近的空气流动,以产生旋翼式无人飞行器的升力或者推力。但是,当桨盘的直径比较小时,随着螺旋桨转速的升高,流过桨叶的气体由层流状态逐渐过渡到涡流状态,会造成螺旋桨的性能急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或其他潜在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旋桨、动力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旋桨,包括:桨叶,所述桨叶旋转形成桨盘;所述桨叶包括桨根以及背离所述桨根的桨尖;所述桨叶具有吸力面、压力面、连接吸力面和压力面一侧边的前缘、以及连接吸力面和压力面另一侧边的后缘;其中,所述压力面和吸力面为曲面;所述桨叶在距离所述桨盘中心的50%至80%的范围内形成有延伸到前缘以及后缘的下凹部;所述下凹部的下表面低于吸力面的其他部分;且,所述下凹部与桨叶的其他部分圆滑过渡。
如上所述的螺旋桨,其中,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50%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8.00mm±5mm,攻角为15.29°±2.5°;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60%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6.70mm±5mm,攻角为14.38°±2.5°;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70%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5.57mm±5mm,攻角为12.39°±2.5°;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80%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4.97mm±5mm,攻角为9.55°±2.5°。
如上所述的螺旋桨,其中,所述桨盘的半径为38±3.8mm,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19mm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8.00mm,攻角为15.29°;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22.8mm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6.70mm,攻角为14.38°;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26.6mm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5.57mm,攻角为12.39°;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30.4mm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4.97mm,攻角为9.55°。
如上所述的螺旋桨,其中,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90%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4.47mm±5mm,攻角为7.68°±2.5°。
如上所述的螺旋桨,其中,所述桨盘的半径为38±3.8mm,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34.2mm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4.47mm,攻角为7.68°。
如上所述的螺旋桨,其中,在与桨盘中心相距为100%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4.18mm±5mm,攻角为6.49°±2.5°。
如上所述的螺旋桨,其中,所述桨盘的半径为38±3.8mm,在与桨盘中心相距为38mm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4.18mm,攻角为6.49°。
如上所述的螺旋桨,其中,在与所述桨盘中心相距为40%处,所述桨叶的弦长为9.16mm±5mm,攻角为18.0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6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翼可倾转的垂直起降复合翼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植保无人机螺旋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