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闭船体空间远距离遥控海水采样的太阳能无人船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5023.1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0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家鸣;杨显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B3/38;B63B3/28;H02J7/35;B63H5/07;G01N1/10;G01N1/14;B63B17/00;B63B11/00;B63B45/02;B63B45/08;G01S1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向玉芳;李本祥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远距离遥控 推进电机 无人船 螺旋桨 密闭 高强度碳纤维 本实用新型 船体骨架 推进系统 船壳板 圆弧顶 主船体 采样 舵机 圆管 太阳能 海水 水质采样系统 电力系统 控制系统 连杆连接 绿色环保 平台甲板 水质采样 作业能力 安装孔 推进器 续航力 整流罩 尾端 航海 穿过 | ||
1.一种密闭船体空间远距离遥控海水采样的太阳能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船体、电力系统、推进系统、水质采样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主船体包括船壳板、船体骨架、平台甲板和圆弧顶结构;圆弧顶结构与船壳板以及船体骨架连接形成密闭船体空间;平台甲板与船壳板及船体骨架连接,水平设置在主船体密闭船体空间内;圆弧顶结构顶部设置有柔性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语音设备、灯光设备、摄像设备、告警设备、通讯导航设备以及避障设备;
所述电力系统包括柔性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接线盒、太阳能充电控制器、锂电池智能管理器和锂电池组;锂电池组由多个锂电池并联组成;每个柔性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设有接线盒,多个柔性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通过接线盒串联连接,并与太阳能充电控制器连接,锂电池智能管理器与太阳能充电控制器连接,锂电池组与锂电池智能管理器连接;
所述推进系统包括螺旋桨、高强度碳纤维圆管、连杆、推进电机和舵机;螺旋桨设置在无人船的尾端;高强度碳纤维圆管一端与推进电机连接,另一端穿过设在船体上的推进器安装孔与连杆连接;连杆与舵机连接;螺旋桨还与推进电机连接;
所述水质采样系统包括泵管、泵头、卷管器、蠕动泵、采样箱和废水排放管;泵头和蠕动泵以及蠕动泵和采样箱通过泵管连接,废水排放管将蠕动泵废水排放口与船体外部空间连接;卷管器、蠕动泵分别与控制系统控制器模块的卷管器控制器、蠕动泵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计算机、定位导航模块、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控制器模块;定位导航模块、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控制器模块分别与主控计算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船体空间远距离遥控海水采样的太阳能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的下部为船壳板和船体骨架;船壳板由多块金属曲面板连续焊接而成,船壳板厚度为5mm;船壳板连续焊接覆盖在底部为V形、顶部为圆弧形的船体骨架上,形成V形船体剖面;圆弧顶结构连续焊接覆盖在船壳板与船体骨架上形成密闭船体空间;密闭船体空间内部左右舷设置一对直径为400mm、长度为2000mm的柱形水密浮力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船体空间远距离遥控海水采样的太阳能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骨架为横骨架式,包括龙骨和肋板,船体中纵剖面船底处设置纵向连续的龙骨,龙骨厚度为5mm,龙骨下缘用连续焊方法焊接在船壳板上;船体骨架肋位间距为600mm,肋位处设置整体切割而成的厚度为5mm、底部为V形、顶部为圆弧形的肋板,中部三个肋板在距离平台甲板高度为337mm处设置直径为401mm的水密浮力舱安装孔,柱形水密浮力舱嵌入肋板的水密浮力舱安装孔内;各肋位上底部为V形、顶部为圆弧形的肋板与龙骨焊接形成底部为V形、顶部为圆弧形的船体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船体空间远距离遥控海水采样的太阳能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弧顶结构在船首偏后处设置舱口及水密舱口盖,所述舱口沿船宽方向的最小宽度大于1740mm,沿船长方向的最小长度大于600m;水密舱口盖通过羊角螺丝紧密固定在圆弧顶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船体空间远距离遥控海水采样的太阳能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甲板将船体内部空间一分为二,两部分船体空间包含三个设备舱室,三个设备舱室为电器设备舱、采样设备舱和锂电池舱;电器设备舱与采样设备舱之间以及采样设备舱与锂电池舱之间通过舱口或舱门相互连通;平台甲板距基线高度为500mm,平台甲板高于水线面,平台甲板外缘用连续焊方法焊接在船壳板及船体骨架上;平台甲板以上自船艉起依次设置电器设备舱和采样设备舱,电器设备舱与采样设备舱之间设置横舱壁及水密舱门,采样设备舱平台甲板以下船体空间为锂电池舱,平台甲板在船舯附近设置舱口及相应的水密舱口盖连接采样设备舱与锂电池舱;锂电池舱底部设置锂电池基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50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