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动器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7352.X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4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军;任翔;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动器 冷却系统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动器冷却系统和具有该分动器冷却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除了满足一般铺装路面的使用外,还需要满足越野路面的使用。越野路面使用条件比较恶劣,车辆长时间的越野会使得分动器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越野工况车速低,通风性差,使得分动器散热变差。普通的分动器主要依靠壳体风冷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动器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分动器冷却系统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分动器冷却系统,用于对分动器内的油液进行冷却,所述分动器冷却系统包括:
回油油路,所述回油油路的一端与所述分动器内部连通;
油冷器,所述油冷器设在所述分动器外部,所述回油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冷器连通;
出油油路,所述出油油路的一端与所述油冷器连通,所述出油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分动器内部连通;
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设在所述出油油路和所述回油油路的至少一个上。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油路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设在所述分动器内部,所述第二管段设在所述分动器外部,所述第二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油冷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泵送装置设在所述分动器内且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油路包括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设在所述分动器内部,所述第四管段设在所述分动器外部,所述第四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油冷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段呈U字形设在所述分动器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泵送装置为油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分动器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动器冷却系统,油冷器设置在分动器的外部,分动器和油冷器之间由泵送装置通过出油油路将油液引入油冷器中散热,有效提高分动器的散热效率,解决了车辆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分动器散热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动器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分动器冷却系统100;
出油油路10;第一管段11;第二管段12;
回油油路20;第三管段21;第四管段22;
油冷器30;进油口31;出油口32;
泵送装置40;
分动器50;
滤油装置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动器冷却系统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动器冷却系统100包括出油油路10、回油油路20、油冷器30和泵送装置40。
具体而言,出油油路10的一端与油冷器30连通,出油油路10的另一端与分动器50内部连通,回油油路20的一端与分动器50内部连通,油冷器30设在分动器50外部,回油油路20的另一端与油冷器30连通,泵送装置40设在出油油路10和回油油路20的至少一个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7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传动机构的密封润滑系统
- 下一篇:一种导油构件及变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