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热不均衡总成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4799.X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9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栗海兵;刘晓伟;张天强;姜涛;林翰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热 均衡 总成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热不均衡总成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从电子口出现,晶体口诞生,再到集成电路问世,短短几十年时间,功率元器件已完成数轮升级换代,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随着功率元器件的小型化及电路集成度呈现几何级增长,总成部件体积越来越小,功率密度越来越大,诸如二极管、MOSFET、IGBT等各种功率元器件的发热量随之大幅增加,如何解决其散热问题,已经成为总成部件能否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专利文献1(申请号:200420023241.X)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轿车用DC/DC变换器用金属水冷板,包括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在所述金属水冷板中钻设有至少一冷却液进口道,至少一冷却液出口道和至少一贯通口道,根据口道设置,将所述冷却液进口道、所述冷却液出口道及所述贯通口道通过堵头密封。专利文献2(申请号:200620049374.3)公开了一种车用DC/DC、DC/AC及其集成系统低阻水冷装置,包括水冷基板、橡胶垫、盖板三大部分。基板上表面紧贴电气系统发热元件,基板侧面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基板内部设有冷却液流道,橡胶垫位于基板和盖板之间,并与基板和盖板耐压密封固定;基板内部的冷却液流道由柱形束通道、矩形通道、口型通道组成,并根据散热要求进行组合,用于散热和减少阻力;基板的柱行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圆形带导流板或椭圆带导流板结构。专利文献3(申请号:200820147065.9)公开了一种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包括:机壳,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上的固定筋、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机壳包括一体设计的机壳内套和机壳外套,且机壳的截面为一端封闭的U型腔体结构;所述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其中,所述相邻两个固定筋之间,相向地设置有活动筋。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其采用金属水冷板分流方式,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各个水路中分得的冷却水随机性比较大,使得冷却并不均匀,不适合用于发热不均衡的总成,并且存在功率模块局部不能及时散热而导致总成功能失效的风险。水冷板通过钻孔的方式形成冷却水路,同时钻孔后通过堵头密封,其精度不能保证,工艺有待提高,堵头密封方式存在密封不严的问题,该结构并不利于结构推广。对于专利文献2,其公开的冷却水路设计结构复杂,基板内部的冷却液流道由柱形束通道、矩形通道、口型通道组成,其流道设计形状过多,流道弯折次数过多且没有导流板等引流结构容易造成冷却液压降较大、试制加工困难及试制成本提高等问题,也不利于推广应用。对于专利文献3,其公开的是电机冷却水路结构,其特点是加强筋交错设置使得冷却通道成为波浪形冷却通道,设计新颖,但是该结构只适用于电机等散热均匀的机械类部件,并不适用于内部不同模块散热量不一致的电子类总成部件,难以达到提供小流量的冷却水即可实现热不均衡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弥补现有水冷结构单一、不能区分发热不均衡的总成区域,或结构设计过于复杂,水阻较大等缺点,提供一种用于发热不均衡总成的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发热不均衡总成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以形成密封空间的上盖和冷却基板,所述冷却基板的底面紧贴电气系统的发热元件,所述冷却基板的侧面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基板的内部设置有依次连通以构成供冷却液流动的通道的第一冷却区域、第二冷却区域、第三冷却区域和第四冷却区域,所述第一冷却区域、第二冷却区域、第三冷却区域和第四冷却区域具有根据冷却热量而确定的冷却液通过截面积,其中,第四冷却区域、第三冷却区域、第一冷却区域和第二冷却区域的冷却液通过截面积依次减小,所述第三冷却区域用于冷却发热量大的电子元件,所述第一冷却区域、所述第二冷却区域和所述第四冷却区域用于冷却发热量低的电子元件,所述第一冷却区域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通,所述第四冷却区域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区域、所述第三冷却区域和所述第四冷却区域设置有与冷却液的流动方向成钝角以将冷却液引入和引出冷却区域的导流板,所述第二冷却区域和所述第四冷却区域设置有与流入其中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垂直的阻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47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尺寸通用打码制具
- 下一篇:超薄型贴装式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