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机载LiDAR点云数据缺失区域边界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1388.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3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帅;张广运;黄景金;张荣庭;周祥;周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13 | 分类号: | G06T7/13;G06T7/18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林娟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载 lidar 数据 缺失 区域 边界 提取 方法 | ||
1.一种基于机载LiDAR点云数据缺失区域边界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原始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获取网格化后的带有缺失区域的矩阵,将矩阵定义为网格;采用种子方法对网格进行遍历,获取可以相互区分的缺失区域;
对每一缺失区域进行外扩,获取包围缺失区域的网孔集合,统计网孔内的点云数据,作为该缺失区域的初始边界特征点集合;
采用Kd-Tree的方法建立机载LiDAR点云数据之间的拓扑关系,获取待判断的k邻域点;
通过对初始边界特征点集合内的每一点及其k邻域点的分布均匀性判断该点是否为边界特征点;采用最近点搜索方法对散乱边界特征点进行连接,获取机载LiDAR点云数据中缺失区域的有序边界特征点;
所述采用种子方法对网格进行遍历,获取可以相互区分的缺失区域具体为:
采用种子方法与栈结构的结合,且采用四方向搜索定位缺失区域;
设缺失区域的集合为L,对于任意缺失区域l∈L而言,种子方法定位缺失区域的执行过程如下:
1)设mij∈M为寻找到的缺失区域l的首个空孔,利用四方向搜索寻找其相邻网孔中的空孔mij,建立栈结构S保存搜索到的空孔作为缺失区域的下一步搜索方向;
2)保存空孔mij至缺失区域l中,将mij设为实孔;
3)弹出栈结构S的首个空孔s1,保存空孔s1至缺失区域l中并将其设为实孔,对s1执行四方位搜索,同时将搜索到的空孔压入栈结构中;
4)重复步骤3)至栈结构S为空,判断缺失区域l中所保存的空洞个数,若小于给定阈值,则清空l;
所述对每一缺失区域进行外扩,获取包围缺失区域的网孔集合具体为:
采用种子方法与栈结构的结合,且采用八方向搜索获取缺失区域边界网孔;
所述通过对初始边界特征点集合内的每一点及其k邻域点的分布均匀性判断该点是否为边界特征点具体为:
采用最大角度差法对待判断点是否为边界特征点进行判断;
设缺失区域边界网孔中所包含点云数据的集合为B,其中任意点云数据表示为Bi,Qmn为Bi在XOY平面的k邻域点;
首先,取点Bi在其k邻域点中的最近点Qm作有向向量并将其设为起始向量,分别计算除Qm以外的其他向量其中j∈[1,2,…,k],j≠m,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到所经过的角度α,从而得到一个角度序列S=(α1,α2,…,αk-1);利用快速排序方法对角度序列S进行升序排列并加入两个极值角度0和2π,
从而得到新的角度序列S′=(0,α1′,α2′,…,αk-1′,2π),并且在新的角度序列的基础上计算出角度序列差D:
D=αi+1′-αi′,i∈[0,1,…,k]
通过最大角度Dmax来判别边界特征点,当Dmax超过某一阈值时,Bi为边界特征点;
对点云数据集B遍历执行以上步骤,得到缺失区域的边界特征点;
采用最近点搜索方法对边界特征点排序,步骤如下:
(1)在所有的无序边界特征点中任取一点Ps作为起点,找到无序边界特征点中距离Ps的最近点Pe将其作为生长终点;
(2)对于Ps(Pe)端,查找距离Ps(Pe)的最近点P,计算P到Ps和Pe的距离ds和de,如果ds(de)≤de(ds),则将P插入到Ps(Pe)之前,并将点P作为新的起点;否则往另一端生长;
(3)点集中所有点是否判断完成,是则结束排序;否则转到(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13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