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防冰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3540.6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贾敏;宋慧敏;梁华;魏彪;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B64D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脉冲 介质 阻挡 放电 装置 方法 | ||
1.高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频纳秒脉冲信号发生器(6)和激励器,激励器包括处于下层的下电极(1)、处于中间层的绝缘层(3)和处于上层的上电极(2),下电极(1)与高频纳秒脉冲信号发生器(6)的负极相连;上电极(2)为梳状结构,包括作为梳柄部分的纵向长条电极(2-2)和作为梳齿部分的若干条横向电极条(2-1),横向电极条(2-1)为长条形,横向电极条(2-1)沿纵向长条电极(2-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纵向长条电极(2-2)与高频纳秒脉冲信号发生器(6)的正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电极条(2-1)、纵向长条电极(2-2)和下电极(1)采用的材料为铜箔或铝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电极条(2-1)和纵向长条电极(2-2)的宽度为1mm-10mm,厚度为200nm-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层(3)为由若干层聚酰亚胺胶带或聚四氟乙烯胶带通过绝缘胶叠加粘接而形成的绝缘层,或者绝缘层(3)采用高温陶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绝缘层(3)为由若干层聚酰亚胺胶带或聚四氟乙烯胶带通过绝缘胶叠加粘接而形成的绝缘层时,绝缘层(3)的整体厚度为0.18mm。
6.利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进行防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激励器固定设置在飞行器易结冰部位,当飞行器遭遇易结冰飞行环境时,打开高频纳秒脉冲信号发生器(6),上电极(2)周围放电并形成等离子体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飞行器易结冰部位设置激励器时,在飞行器易结冰部位的蒙皮上制作用于设置激励器的蒙皮凹槽,当激励器固定在蒙皮凹槽内后,飞行器易结冰部位表面光滑平整,且激励器的绝缘层(3)与下电极(1)之间无气泡,下电极(1)与蒙皮凹槽表面之间无气泡,整个激励器无褶皱。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飞行器易结冰部位为机翼前缘、垂尾前缘、螺旋桨前缘和/或发动机唇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励器的横向电极条(2-1)分别与机翼前缘展向方向、垂尾前缘展向方向、螺旋桨前缘展向方向和/或发动机唇口前缘展向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飞行器在易结冰飞行环境飞行过程中,高频纳秒脉冲信号发生器(6)处于打开状态,当飞行器飞出易结冰飞行环境时,关闭高频纳秒脉冲信号发生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35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降低终端能耗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