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线路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3209.6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4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侠;王宜海;孙永锋;石志勇;李青龙;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R1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胡湘根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块 活动块 基板 卡接结构 基板固定 支撑物 固定结构 腰形通孔 圆形通孔 可固定 种管 装配 可拆卸连接 通用性强 相对两侧 地连接 可拆卸 配合 灵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线路固定结构,用于将管线路固定于支撑物上,包括基板以及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的固定块,其中:所述固定块的第一方向上形成有卡接结构,以将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支撑物的圆形通孔上;所述固定块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均可拆卸地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配合,以将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支撑物的腰形通孔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固定块以及与固定块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块,当活动块不与固定块装配时候,基板通过卡接结构可固定于圆形通孔上,当活动块装配于固定块上时,基板通过活动块和卡接结构的配合可固定于腰形通孔上,基板的固定位置灵活多变,通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管线路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上管线路非常多,包括粗的空调管路、整车线束、气管等,还有一些比较细的,如油管、拉丝等。这些管线路从车辆的中部到前部,甚至还有的是从车辆后部到车辆前部,贯穿了车辆的前后,所以管线路的固定就非常重要。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管线路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线束2'通过胶带3'缠绕在卡扣1'上,卡扣1'通过卡扣1'的头部固定在支架的腰形孔中,起到线束2'固定的作用,卡扣1'只能固定在腰形通孔中,通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线路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既能固定在腰形通孔上,也能固定在圆形通孔上,通用性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线路固定结构,用于将管线路固定于支撑物上,所述支撑物上设置有圆形通孔和腰形通孔,所述管线路固定结构包括基板以及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的固定块,其中:
所述固定块的第一方向上形成有卡接结构,以将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圆形通孔上;
所述固定块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均可拆卸地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配合,以将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腰形通孔上。
如上所述的管线路固定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片的第二端沿所述卡接结构插接方向反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弹片的背离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形成有台阶面。
如上所述的管线路固定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块的第二方向上贯穿有第一过孔,所述固定块的顶面凹设有方槽,所述活动块朝向所述固定块凸设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自由端向下延伸有与所述方槽形成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支杆的自由端凹设有第一台阶槽,所述第一台阶槽内沿所述活动块插接方向反向倾斜延伸有第二弹片,所述第二支杆穿设过所述第一过孔后,所述第二弹片的自由端抵压于所述固定块的侧面。
如上所述的管线路固定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过孔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活动块的第二支杆分别对应于其中的一个所述第一过孔设置。
如上所述的管线路固定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面向所述活动块插接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斜面。
如上所述的管线路固定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基板为T形结构,所述T形结构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用于夹持管线路的夹持部。
如上所述的管线路固定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基板上贯穿有第二过孔,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板和对称连接于所述夹板上的两个夹持片,两个所述夹持片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管线路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板为横置的U形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的自由端凹设有第二台阶槽,所述第二台阶槽朝向所述夹板的插接方向反向倾斜延伸有第三弹片,所述第一夹片穿设过所述第二过孔后,所述第三弹片的自由端抵压于所述基板的侧面,所述第二夹片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三弹片凸设有第二限位块。
如上所述的管线路固定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面向所述夹板的插接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3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