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r‑143在制备用于脑卒中诊断的试剂盒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6950.8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9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姚红红;白莹;沈灵;张媛;韩冰;杨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黄天天 |
地址: | 21008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ir 143 制备 用于 脑卒中 诊断 试剂盒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分子领域,具体地涉及mir-143在制备用于脑卒中诊断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脑卒中(又被称为脑血管疾病,脑中风)是导致死亡和严重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急性脑缺血后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损伤,包括局部血管病变、缺血区神经元病变。目前,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研究方面的治疗策略有两种,第一种是以保护神经细胞功能为目的进行的神经保护剂的开发研究,原理是通过药物阻断神经细胞死亡的级联反应以保护和恢复缺血区神经功能;第二种是以改善供血为目的进行的针对血管功能的研究,希望通过溶栓、扩张血管或血管重构以恢复脑缺血区血液供应。但由于溶栓治疗需要很好的把握住时间窗,将治疗进行于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而且目前国际上公认有效的药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治疗同时又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更为有效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
由于临床研究的种种限制,整体动物模型与离体细胞水平的研究方法已成为研究脑血管病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不可缺少的工具。研究显示,内皮细胞在如TGF-β、低氧和高糖等刺激下可获得成纤维细胞样表型,同时其内皮表型也逐渐消失,这样的生物学过程称为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过程(EndoMT),在胚胎发育、慢性炎症、组织重建、癌症转移和多种纤维化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发生间充质转化的病理情况下,脑内皮细胞逐渐丧失其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炎性反应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更有研究表明,在多发性硬化发病进程中发生了内皮细胞的间充质转化进而导致了血脑屏障破坏,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文献报道脑卒中过程中间充质转化在血脑屏障损伤中的具体作用。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18-25个核苷酸的进化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他们基于mRNA的序列互补,可以降解靶mRNA和抑制蛋白翻译。大量研究显示,miRNA广泛参与调节神经系统发育和重大疾病的发生,如脑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多发性硬化等。其中某些miRNA由于可以广泛参与内皮细胞功能调节对维持血管内皮功能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被作为潜在的疾病治疗靶标,有研究显示miR-31可正向调节小鼠胰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间充质转化过程。另有研究表明,miR-143与脑出血损伤密切相关。然而miR-143是否通过调节间充质转化从而影响血脑屏障完整性仍然未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研究发现miR-143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血清以及tMCAO动物模型中表达均显著升高,同时,沉默miR-143可减轻小鼠tMCAO模型引起的血脑屏障损伤,因此miR-143可以作为脑卒中诊断的标志物,可以应用于制备用于脑卒中诊断的试剂盒。
本发明以miR-143作为脑卒中诊断的标志物的优越性在于,miR-143作为生物标志物具有稳定且易于检测同时定量精确等优点,可大大提高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miR-143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血清以及tMCAO动物模型中表达情况;
图2为miR-143对小鼠tMCAO模型引起的血脑屏障损伤中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验方法:
人血浆收集:
招募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脑磁共振成像(MRI)或脑CT计算机断层扫描证实确诊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24小时后,通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有颅内出血或患有未知疾病的患者均被剔除出组。发病后16.5±2.6小时内抽血。招募本年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参加常规年度体检的非卒中患者为对照对象。本研究中26例卒中患者和26例非卒中对照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见表1.
表1
动物和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69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家庭监控的机顶盒
- 下一篇:一种全镜像文件的生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