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导电层及其制作方法、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2710.2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1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绘凝;许圣贤;洪灵愿;彭康伟;林素慧;徐宸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2 | 分类号: | H01L33/42;H01L33/38;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导电层 顶层 蚀刻 孔洞 基材 上窄下宽结构 图案化掩膜层 发光二极管 蚀刻工艺 底面 顶面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层及其制作方法、发光二极管,包括:提供一基材;在所述基材上依次形成底层透明导电层以及顶层透明导电层;在所述顶层透明导电层上形成图案化掩膜层;通过蚀刻工艺,从所述顶层透明导电层顶面朝向底层透明导电层底面方向,蚀刻形成若干个孔洞,藉由底层透明导电层的蚀刻速率大于顶层透明导电层的蚀刻速率,使得孔洞呈上窄下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一种透明导电层及其制作方法、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经过多年的发展,III-V族化合物是当前主流的用于制作发光二极管的半导体材料,其中以氮化镓基和铝镓铟磷基材料最为普遍。
目前,在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LED)结构中,以正装LED为例,氧化铟锡(ITO)作为功能性材料,一方面承担着增强电流扩散的功能,使量子阱横向有效发光面积增大;另一方面,作为蓝光光子的窗口层,其必须具有较小的吸收率和较大的透过率。由于ITO具有较宽的禁带宽度(3.6~3.9eV),对蓝光来说是很好的窗口材料,因此对蓝光的吸收率几乎可以忽略,制约出光的主要因素是ITO的透过率。经过高温氧气氛围下的退火后,ITO对可见光透过率可达到80%以上,大部分光子可以透射到芯片外。然而,由于ITO折射率(1.8~2.1)与环氧树脂(1.5~1.55)的差异,以较大角度入射到ITO和环氧树脂界面的光会发生全反射,光的损耗大部分发生在二次全反射以及多次全内反射造成的热损耗,如图1所示出的两条最容易发生二次全反射的光的路径,包含了射向ITO表面的角度的光子(路径a)以及射向ITO侧面的角度的光子(路径b),当角度较大时,这两条路径的光极易发生二次或者多次全反射,并最终在LED芯片内损耗掉。在正装LED结构中,大部分量子阱发出的光子会直接射向芯片正面,另外一部分的光会从衬底反射回正面出射,在图1中a、b两条光线既包含了直接出射的光,也包含了衬底反射回来的光。此外,在出光面,ITO几乎占据了大部分量子阱的有效发光面积,且由于图形的设计,ITO具有较多的侧面,因此这部分光的提取对于外量子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为了增强光的透射,目前常见的一些工艺手段包括ITO表面粗化(如图2所示),将原本平坦的表面变成不规则的粗糙表面,以增大光的出射面积,并且使光到表面的入射角发生变化,但表面粗化不容易控制,且粗化液可能会降低ITO本身的功函数,进一步使欧姆接触变差,因此不利于稳定的生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透明导电层及其制作方法、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一种透明导电层,包括:底层透明导电层以及顶层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顶层透明导电层顶面朝向底层透明导电层底面方向,形成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呈上窄下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孔洞呈周期性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孔洞尺寸为纳米尺度。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纵截面呈倒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顶层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底层透明导电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层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锌(ZnO)或氧化镉锡(CTO)或氧化铟(InO)或铟(In)掺杂氧化锌(ZnO)或铝(Al)掺杂氧化锌(ZnO)或镓(Ga)掺杂氧化锌(ZnO)或前述任意组合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顶层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锌(ZnO)或氧化镉锡(CTO)或氧化铟(InO)或铟(In)掺杂氧化锌(ZnO)或铝(Al)掺杂氧化锌(ZnO)或镓(Ga)掺杂氧化锌(ZnO)或前述任意组合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一种透明导电层的制作方法,包括:
(1)提供一基材;
(2)在所述基材上依次形成底层透明导电层以及顶层透明导电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2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纳米锡浆料的制备方法及封装方法
- 下一篇:移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