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7481.6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3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明;徐世锋;刘新强;许善超;孔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4 | 分类号: | B61F5/04;B61F5/12;B23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货车 转向架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组装方法,包括:将常摩擦减振簧装入斜楔的内腔中;将斜楔组件放入摇枕的斜楔槽内;采用压装工具进行压装,使斜楔组件的常摩擦减振簧压缩;将定位件沿摇枕长度方向分别穿插在斜楔与斜楔槽中;将摇枕装入侧架中央的框口内,然后取下定位销;将顶杆从斜楔槽底板的通孔穿入常摩擦减振簧内部;将顶杆保持在向上提拉的位置,然后装入变摩擦减振簧内簧和变摩擦减振外簧。使用该方法组装的转向架无论在空、重车状态下均有理想的相对摩擦系数,同时又能够使转向架具有较大的抗菱刚度,使转向架具有更好的垂向和横向动力学性能;同时,还克服了既有双作用减振器技术方案的不足,使顶杆和减振簧安装方便、摇枕强度不受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铁路货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用于组装其转向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一般由车体、转向架、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转向架的作用是支承车体、引导车辆沿轨道行驶并承受来自车体及线路的各种载荷。铁路货车上最常见的转向架是二轴铸钢三大件式转向架,它由一个摇枕、两个侧架、两个轮对、弹簧减振装置和制动装置等组成。
货车转向架上最常用的减振器为摩擦式减振器,它由斜楔、减振簧等零部件组成,减振器设置在侧架和摇枕所围成的空间里。摩擦式减振器是将弹簧的垂向支承力通过斜楔的角度作用转为斜楔对侧架立柱的水平侧压力,侧架立柱相对位置装有磨耗板,斜楔与磨耗板间存在着摩擦,车体上下振动时摇枕也随着上下振动,从而带动斜楔上下运动并使斜楔与磨耗板相互摩擦,产生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就是减振力。
由于零部件较多,现在货车转向架在结构设计和组装工艺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导致转向架的使用性能和组装受到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组装方法。使用该方法组装的转向架无论在空、重车状态下均有理想的相对摩擦系数,同时又能够使转向架具有较大的抗菱刚度,使转向架具有更好的垂向和横向动力学性能;同时,还克服了既有双作用减振器技术方案的不足,使顶杆和减振簧安装方便、摇枕强度不受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组装方法,包括:
将常摩擦减振簧装入斜楔的内腔中,形成斜楔组件;
将斜楔组件放入摇枕的斜楔槽内,使其内部的常摩擦减振簧支撑在斜楔槽的底板上;
采用压装工具进行压装,使斜楔组件的常摩擦减振簧压缩至斜楔的底面与摇枕斜楔槽的底板接触,从而使左右斜楔的外侧立面间距减小且小于侧架两立柱上所固定的磨耗板间距,同时,使斜楔的第一定位孔与斜楔槽的第二定位孔对准;
将定位件沿摇枕长度方向分别穿插在斜楔的第一定位孔与斜楔槽的第二定位孔中,使斜楔和与摇枕相对固定并保持在压缩位置;
将摇枕连同其上的斜楔组件装入侧架中央的框口内,然后取下定位销,使常摩擦减振簧,斜楔在常摩擦减振簧的作用下压紧在侧架的磨耗板与摇枕斜楔槽的磨耗板之间的空间内;
将顶杆从斜楔槽底板的通孔从下向上穿入斜楔内的常摩擦减振簧内部;
将顶杆保持在向上提拉的位置,然后装入摇枕下方的变摩擦减振簧内簧和变摩擦减振外簧,或者装入摇枕下方的变摩擦减振簧内簧和减振外簧。
进一步地,将斜楔下方位于中间的变摩擦减振簧内簧和变摩擦减振外簧相对于其两侧的减振簧向远离摇枕中心的方向偏离一段距离,并且,使常摩擦减振簧和顶杆的轴线与斜楔下方位于中间的变摩擦减振簧内簧和变摩擦减振外簧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将斜楔下方位于中间的变摩擦减振簧内簧和减振外簧相对于其两侧的减振簧向远离摇枕中心的方向偏离一段距离,并且,使常摩擦减振簧和顶杆的轴线与斜楔下方位于中间的变摩擦减振簧内簧和减振外簧的轴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74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聚醚酰亚胺基复合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动助力自行车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