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7593.2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3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3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两栖摩托车 活动气囊 水面浮力 副车架 固装 轮辋 摩托车 摩托车后轮 部分组件 充气软管 传统概念 电动绞盘 水陆两栖 推进系统 运行功能 制造成本 抽气泵 控制阀 摩擦式 气门阀 牵引带 折叠式 中心轴 组合式 螺旋桨 划水 卷盘 牵手 装卸 相通 陆地 行驶 水面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它包括摩托车、水面浮力系统、水面推进系统和副车架,其中水面浮力系统中的活动气囊与牵引带相连、充/抽气泵上装有控制阀的充气软管与活动气囊上的气门阀紧密相通、电动绞盘设装在卷盘总成的中心轴上、组合式划水轮辋固装在摩托车后轮的轮辋上、折叠式牵手和摩擦式螺旋桨等中的部分组件有序固装在副车架上,该种车辆彻底颠覆了摩托车只能在陆地行驶的传统概念、具备了优越的水陆两栖运行功能,其理念创新、设计科学、且结构合理、性能安全可靠、装卸便捷、制造成本低廉,故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种实际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同时具备“陆地行驶”和“水面浮渡”两栖运行功能的水陆两栖(边三轮或两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现代交通文明的产物,也是中外各国人们出行、载运以及娱乐最普遍最喜爱的交通工具,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摩托车都只能在陆地运行,遇河则止、望洋兴叹。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人们对于拥有一辆水陆两栖摩托车的欲望正与日俱增。因此,加速水陆两栖摩托车的研发、特别是对现有摩托车进行便捷地改装、使其具有可靠的水陆两栖运行功能、其意十分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装卸便捷、成本低廉的“水陆两栖摩托车”。该种车辆由普通的边三轮或两轮摩托车、以及(加装的)“水面浮力系统”和“水面推进系统”有机组成,可同时在陆地行驶和实现水面浮渡。
本发明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它包括摩托车1、水面浮力系统2、水面推进系统3和副车架4。其中:
水面浮力系统2包括活动气囊2a、牵引带2b、充/抽气泵2c、卷盘总成2d、电动绞盘2e、折叠式牵手2f、折叠式压板2g、操纵装置2h等。
牵引带2b的两端有序与活动气囊2a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牵引带2b的前进与后退直接受电动绞盘2e的控制。
充/抽气泵2c上的充气软管(装有控制阀)与活动气囊2a上的气门阀紧密相通,充/抽气泵2c有序固装在摩托车1上。
电动绞盘2e有序设装在卷盘总成2d的中心轴上,电动绞盘2e的正向和反向旋转可直接控制牵引带2b及活动气囊2a的收(成卷)放(退卷)。
水面推进系统3包括组合式划水轮辋3a、摩擦式螺旋桨3b、电动推杆3c等。
组合式划水轮辋3a经紧固螺丝有序固装在摩托车1后轮的轮辋上。
水面浮力系统2中的折叠式牵手2f、折叠式压板2g和操纵装置2h等中的部分组件,以及水面推进系统3中的摩擦式螺旋桨3b和电动推杆3c等中的部分组件,有序固装在副车架4上。
副车架4经螺栓可便捷的有序固装在摩托车车架上。
当车辆在“陆地行驶状态”,活动气囊2a(此时气囊中无空气)卷成饼状、有序收卷在卷盘总成2d中、折叠式牵手2f和折叠式压板2g均处于折叠状态,摩擦式螺旋桨3b、在电动推杆3c的控制下、处于预设的初始位置上。
当车辆进入“水面浮渡状态”后,通过操纵装置2h、将位于摩托车1右侧的折叠式牵手2e有序打开,在电动绞盘2e的作用下、经牵引带2b的拖拉、活动气囊2a有序从卷盘总成2d中退出、直到其前端紧靠折叠式牵手2e上的定位孔为止,充/抽气泵2c经充气软管(装有控制阀)有序向活动气囊2a中充气、直到囊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自动停止,然后再通过操纵装置2h、将折叠式压板2g有序打开、直到与活动气囊2a的上端紧密压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未经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7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