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鹰嘴豆肽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1900.X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7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范晓光;贾子樊;李志华;邵翅;刘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康珍泰(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14;C07K1/30;C07K1/3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鹰嘴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肽类产品生物技术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鹰嘴豆肽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鹰嘴豆为豆科草本植物,因其种子形似鹰嘴而得名,目前在我国青海、新疆、陕西、甘肃等干旱地区均有种植。鹰嘴豆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蛋白资源,所含营养成分丰富,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占干基总量的55-60%,蛋白质含量占干基总量的25-30%。鹰嘴豆还是一种很好的植物氨基酸补充剂,其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推荐值最为接近,因此具有较好的医用保健价值,可作为儿童和中老年人营养强化剂。除此之外,鹰嘴豆还可以作为药材,在降血降糖、抗氧化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明显功效。
鹰嘴豆肽是由特定的蛋白酶对鹰嘴豆蛋白水解而得到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的混合物,这些短肽氨基酸的组成几乎和鹰嘴豆蛋白保持一致,但比蛋白质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而且其加工特性和生理活性更为优越。由于鹰嘴豆表面有一层坚韧的种皮,因此在蛋白酶水解之前需进行脱皮、粉碎、有机溶剂脱脂等前处理(ZL 201110352393.9,ZL201310125440.5,201610367935.0)。上述前处理工艺较为繁琐,在大规模生产中会造成额外的设备投资和人力消耗,同时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也会使生产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纯度的鹰嘴豆肽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鹰嘴豆肽的制备方法,将带皮的鹰嘴豆浸泡后用蒸汽爆破预处理;使用碱溶酸沉方法获得蛋白沉淀物;蛋白酶水解获得小分子多肽溶液;膜分离纯化和浓缩干燥获得鹰嘴豆肽粉。
优选的,上述鹰嘴豆肽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带皮的鹰嘴豆与水按照质量比1:2(鹰嘴豆:水)混合后室温浸泡8h;
(2)将步骤(1)中的鹰嘴豆直接用蒸汽爆破设备进行预处理,蒸汽压力为0.5~1.0MPa,维压时间为5~10mi n,得到豆渣;
(3)将步骤(2)中的豆渣与水按照质量比1:5混合,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9~11,室温搅拌提取2h,提取完成后离心过滤,得到滤液;
(4)用盐酸调节步骤(3)中滤液的pH为3~4,室温静置沉降2h,离心弃去上清液,得到蛋白沉淀物;
(5)将步骤(4)中获得的蛋白沉淀物与水按照质量比1:8~1:10混合后加入酶解罐中,设置酶解温度50~60℃,用氢氧化钠调节pH 7~8,加入蛋白沉淀物质量0.1%~0.5%的蛋白酶,200~400r/min酶解3~6h后离心,上清液即为小分子多肽溶液。
优选的,上述鹰嘴豆肽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5)中蛋白酶为食品级的碱性蛋白酶(酶活力≥2×106U/g)、木瓜蛋白酶(酶活力≥8×106U/g)或复合蛋白酶(酶活力≥3×106U/g)。
优选的,上述鹰嘴豆肽的制备方法,将所述步骤(5)中的小分子多肽溶液使用孔径为0.2μm的微滤膜进行过滤,透过液再经截留相对分子质量2000的超滤膜处理后,浓缩干燥制得鹰嘴豆肽粉。
优选的,上述鹰嘴豆肽的制备方法,所述浓缩干燥中浓缩方法为真空浓缩,干燥方法为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
上述鹰嘴豆肽的制备方法所得鹰嘴豆肽的检测方法采用GB/T22492-2008附录A中的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法以及附录B中的肽含量测定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鹰嘴豆肽的制备方法,使用蒸汽爆破技术直接对带皮的鹰嘴豆进行预处理,省去了传统生产工艺中脱皮、粉碎、有机溶剂脱脂等步骤;同时,蒸汽爆破处理后的鹰嘴豆的蛋白质提取更加充分,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产品的收率和纯度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整个工艺操作简便,绿色环保,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工艺流程图;
图2为制得的鹰嘴豆肽的分子量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康珍泰(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乐康珍泰(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19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菜花粉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孢菇菌种检测专用培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