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1144.4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8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岸本直之;田渊元树;吉野弘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F16D25/0638;F16H57/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装置。第一阀(64)处于将由线性电磁阀(SL6)产生的接合压向第二制动器(B2)供给的油路(66),在使第二制动器(B2)释放的情况下进行关闭动作而将油路(66)关闭,且在使第二制动器(B2)接合的情况下进行打开动作而将油路(66)打开。第二阀(65)处于向第二制动器(B2)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路(67),与线性电磁阀(SL6)连通,通过从线性电磁阀(SL6)接受接合压的供给而进行打开动作从而将润滑油路(67)打开,在线性电磁阀(SL6)未产生接合压时进行关闭动作而将润滑油路(67)关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使用的接合机构的润滑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具有通过摩擦力来传递转矩的接合要素和按压接合要素来产生摩擦力的液压部的接合机构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向例如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使用的摩擦接合要素供给润滑油的润滑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2-180867)。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具备通过摩擦接合要素的接合压来对润滑油路进行开闭的润滑切换阀。摩擦接合要素具备多个内板和配置在各内板之间的多个外板。多个内板及多个外板构成了摩擦部件。摩擦接合要素的接合压通过向液压伺服机供给润滑油来控制。在作用有接合压的接合压状态下,摩擦部件彼此接触而接合,在排出了接合压的释放状态下,摩擦部件释放。在接合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转变的期间内,摩擦部件成为彼此滑移的状态。在滑移状态时,为了防止摩擦部件的发热胶着而供给润滑油。并且,在接合状态及释放状态下,关闭润滑切换阀而停止润滑油的供给。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中,对通过摩擦接合要素的接合压来对润滑油路进行开闭的润滑切换阀进行控制。因而,在摩擦接合要素在接合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转变的期间的滑移状态下供给着润滑油时,若例如供给润滑油的系统成为失效状态而导致接合压上升,则被设定为释放状态的摩擦接合要素可能会在非意图的定时接合。这样的不良情况例如有可能对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造成影响。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被设定为释放状态的接合要素接合这样的不良情况的接合机构的润滑装置。
本发明提供向摩擦接合机构供给润滑油的润滑装置。所述摩擦接合机构包括接合要素和液压部。所述接合要素构成为通过摩擦力来传递转矩。所述液压部构成为按压所述接合要素来产生所述摩擦力。所述润滑装置包括接合压产生器、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接合压产生器构成为产生向所述液压部供给的接合压。所述第一阀构成为在使所述摩擦接合机构成为释放状态的情况下将对于所述液压部(93,95)的所述接合压的供给切断。所述第二阀构成为通过所述接合压而动作,在使所述摩擦接合机构成为释放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接合要素供给润滑油。
所述第一阀可以构成为在使所述摩擦接合机构成为接合状态的情况下将对于所述液压部的所述接合压的供给的切断解除。所述第二阀可以构成为在使所述摩擦接合机构成为接合状态的情况下对所述接合要素进行润滑油的供给。由此,在接合要素接合时,能够确保润滑油的供给和接合状态的可靠性。
所述润滑装置可以还包括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路可以构成为向所述接合要素供给润滑油。并且,所述第二阀可以构成为通过接受由所述接合压产生器产生的接合压的供给而将所述润滑油路打开。由此,能够简化第二阀的结构。
所述润滑装置可以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构成为控制所述第二阀的开闭动作。并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构成为,使所述第二阀动作以在所述摩擦接合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为释放状态后的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内向所述接合要素供给所述润滑油。摩擦接合机构在例如从接合状态向释放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的中间状态下成为滑移状态。因而,在刚从接合状态变为释放状态之后,接合机构的发热量变大。于是,通过以发热量大而需要冷却的期间(需要冷却的时间)供给润滑油,能够降低接合要素的拖拽损失,而且能够防止或抑制接合要素的发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11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