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膜、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半导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4245.0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5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冈崎健一;佐佐木俊成;横山周平;羽持贵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叶培勇;姜甜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半导体 装置 制造 方法 以及 | ||
1.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
第一栅电极;
所述第一栅电极上的包括铟、镓和锌的氧化物半导体膜;
所述氧化物半导体膜上的包括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的第二栅电极;以及
所述第二栅电极上的保护膜,
其中,在所述氧化物半导体膜中铟浓度大于镓浓度,
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铟、锌和氧化物,
所述第二导电膜包括金属元素,并且
所述保护膜是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的在g=2.001处的信号的自旋密度低于1.5×1018 spins/cm3的氧化绝缘膜,其中所述保护膜的所述自旋密度是所述半导体装置的加热处理之后获得的值。
2.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
第一栅电极;
所述第一栅电极上的包括铟、镓和锌的第一氧化物半导体膜;
所述第一氧化物半导体膜上的包括铟、镓和锌的第二氧化物半导体膜;
所述第二氧化物半导体膜上的包括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的第二栅电极;以及
所述第二栅电极上的保护膜,
其中,在所述第二氧化物半导体膜中铟浓度大于镓浓度,
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铟、锌和氧化物,
所述第二导电膜包括金属元素,并且
所述保护膜是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的在g=2.001处的信号的自旋密度低于1.5×1018spins/cm3的氧化绝缘膜,其中所述保护膜的所述自旋密度是所述半导体装置的加热处理之后获得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导电膜在所述第一导电膜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金属元素是从铝、钛、钽、钨和钼中选择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氧化物半导体膜的铟、镓和锌的原子数比是4: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氧化物半导体膜包括c轴取向结晶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氧化物半导体膜的氢浓度低于5×1019atoms/cm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氧化物半导体膜的铟、镓和锌的原子数比是1:3: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氧化物半导体膜的铟、镓和锌的原子数比是4:2:3。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氧化物半导体膜和所述第二氧化物半导体膜的至少一个包括c轴取向结晶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氧化物半导体膜的氢浓度低于5×1019 atoms/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2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植物繁殖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