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8562.0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8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厚林;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临港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31 | 分类号: | B60R21/231;B60R21/235;B60R21/20;B60R21/205;B60R21/217;B60R2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气囊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气袋、气体发生器、柔性罩体、刚性下安装部和保持架,保持架位于气袋内部,压缩折叠后的气袋放置在柔性罩体中,柔性罩体包覆气袋,柔性罩体的上表面设有弱化线,柔性罩体的上表面与仪表板上体连接,仪表板横梁与柔性罩体的底部之间采用刚性下安装部连接。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柔性罩体比传统壳体重量降低约90%,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同时,柔性罩体兼具气袋包覆薄膜的功能,节约了现有技术中的包覆薄膜零件。另外,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直接应用现有常规的气袋、保持架和下安装部设计,安全气囊总成性能与现有技术相当,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气囊用于在车辆碰撞事故中保护车内乘员。在副驾驶员侧,用于前碰保护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安装在仪表板中。一般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包含有一个气袋、一个向气袋充气的气体发生器、一个容纳气袋和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与仪表板上体安装连接的上安装部及与仪表板横梁安装连接的下安装部。常见的壳体由金属钣金或硬质塑料制造,重量大,成本高,不符合轻量化低成本的技术发展趋势。
公开号为CN101213118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安全气囊模块的柔性壳体。该壳体包含用于连接壳体和车辆,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凸边,也包含用于固定凸边,由软质材料形成的滑槽组件。滑槽组件固定在凸边上形成壳体腔以包含充气垫。但是该专利仍需使用刚性凸边结构,且凸边和滑槽组件的连接结构复杂、加工时间长、成本高。
公开号为CN1942346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气囊组件的弹性罩体,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外壁和被设计用来与车辆相连的托架。在展开时,缓冲垫通过托架从罩体中释出,充气泵仍留在罩体中并且充气气体通过罩体被输入缓冲垫中。但是,罩体及充气泵与仪表板横梁之间没有连接固定,罩体和充气泵没有足够的支撑,振动时易产生噪音;且气体经由罩体冲入缓冲垫,导致罩体与缓冲垫结构设计复杂,可靠性和适用性有待验证。
公开号为CN102574496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的外囊由片状部件缝制成具有外囊侧底部和立设在外囊侧底部的外围的外囊侧周壁部的立体形状,外囊侧底部固定在充气机上,同时外囊侧周壁部装配成包围折叠后的气囊并能够夹入膨胀打开的气囊与封盖侧周壁部之间。该专利对于气囊装置集成气囊盖也即有缝式仪表板的应用场景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对于气囊盖集成在仪表板上也即无缝式仪表板的应用场景,在安全气囊点爆工作时,外囊无法对气袋的膨胀提供足够的定向支撑,存在气袋从封盖侧周壁部与充气机固定盘之间挤出的风险。
公开号为US20120001405A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其壳体包含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气袋腔,用于容纳气袋,还包含一个也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与气囊壳体结合的气袋罩盖,用于覆盖在气袋上方。但是,气囊壳体与仪表板上体没有连接固定,在安全气囊点爆工作时,存在气袋从柔性壳体与仪表板上体侧墙之间挤出的风险。气体发生器支撑件采用柔性材料,无法为气体发生器和气袋提供足够支撑,在安全气囊点爆工作时存在气体发生器和气袋颈部过多地向下运动从而影响气袋充满包形的风险,而在平时安全气囊不点爆时,存在安全气囊随车辆振动产生噪音的风险。另外,壳体加强部件设计过于复杂,成本高。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具有柔性壳体的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既能在气袋膨胀充气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定向支撑,保证可靠的产品性能,又能消除振动噪音等风险,同时实现轻量化并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具有柔性壳体的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既能在气袋膨胀充气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定向支撑,保证可靠的产品性能,又能消除振动噪音等风险,同时实现轻量化并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临港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临港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8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装在前排座椅后侧的安全气囊装置
- 下一篇:驾驶员安全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