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儿童误锁车内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8122.6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5 | 分类号: | B60R21/015;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薛峰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误锁车内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预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儿童误锁车内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家庭轿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等问题。每年都会报道在夏季因为家长疏忽大意造成将儿童误锁在车内,由于儿童无法自行打开车门,并且车主都有给车贴膜的习惯,即使有路人经过也很难看清有儿童被锁车内。由于空气不流通,经过暴晒车内温度会迅速升高,如短时间内未得到救治,就会因为大量脱水或窒息死亡,造成悲剧。因此,开发一种儿童误锁车内报警系统来避免上述险情的发生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儿童被误锁车内的儿童误锁车内报警系统。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误锁车内报警系统,用于防止儿童被误锁车内,包括:
座椅乘员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判断车内座椅上的乘员类型,以判断是否有儿童误锁车内的情况;
声光报警控制系统,用于在判断出有儿童误锁车内时向车辆外部乘员发出声光报警信息;和
车联网系统,用于在判断出有儿童误锁车内后,且经所述声光报警系统报警后,仍无人员营救儿童时,通过网络将有儿童误锁车内的信息发送给驾驶员的手机。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乘员检测系统具有在车内座椅上布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取乘员重量,根据所述乘员重量判断所述乘员类型信息;
优选地,所述乘员类型按重量可分为四类,包括无人乘坐、儿童乘坐、少年乘坐和成年乘坐。
进一步地,所述声光报警控制系统包括喇叭和双跳灯,在收到报警指令后,所述喇叭进行间歇性鸣笛,所述双跳灯则进行持续性闪烁;
优选地,所述喇叭的间歇性时间为3S,每次鸣笛持续时间1S。
进一步地,还包括系统激活模块、系统控制单元和车身控制模块;
所述系统控制单元通过软件寄存在车辆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内,用于获取座椅乘员检测系统信息和所述系统激活模块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上述信息控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和所述车联网系统;
所述车身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声光报警控制系统和车门锁。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激活模块包括系统开关、无钥匙启动控制单元和轮速传感器,所述系统开关用于关闭和开启所述儿童误锁车内报警系统,所述无钥匙启动控制单元用于获取车辆整车电源状态,所述轮速传感器用于获取车辆车速;
优选地,所述系统开关的关闭操作仅在一个点火周期内起作用,在车辆重新点火后自动开启,可防止误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激活模块在所述系统开关为开启状态,所述车辆整车电源状态为关闭且所述车辆车速为零时,激活所述儿童误锁车内报警系统。
进一步地,当所述儿童误锁车内报警系统为激活状态且所述系统控制单元获取的所述乘员类型为所述儿童乘员时,所述儿童误锁车内报警系统设置三级报警提示,所述三级报警提示包括第一级报警提示、第二级报警提示和第三级报警提示,每级报警提示之间设有预设报警间隔时间;
优选地,所述预设报警间隔时间为5min。
进一步地,所述儿童误锁车内报警系统工作在第一级报警提示时,所述驾驶员使用遥控钥匙锁车过程中,所述系统控制单元向控制所述车门锁的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发送请求抑制两次锁车动作,如果所述驾驶员第三次锁车则不再抑制。
进一步地,当所述驾驶员未意识到所述第一级报警提示且经过预设报警间隔时间后,所述系统控制单元仍检测到所述乘员类型为所述儿童乘员时,进入第二级报警提示,所述系统控制单元请求所述车身控制模块点亮所述双跳灯并鸣响所述喇叭。
进一步地,当所述驾驶员未意识到所述第二级报警提示且经过预设报警间隔时间后,所述系统控制单元仍检测到所述乘员类型为所述儿童乘员时,进入第三级报警提示,所述系统控制单元唤醒所述车联网系统,通过网络将报警提示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或微信发给所述驾驶员,如果确实儿童误锁车内,所述驾驶员收到提示后可立即进行救助,如果所述驾驶员确认车内只是有货物被锁,则可通过手机将关闭系统提示的指令发给车联网系统,并转发给所述系统控制单元,关闭报警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81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自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自动逃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