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西红柿红酸汤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8703.8 | 申请日: | 201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王苗丫民族风味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00 | 分类号: | A23L23/00;A23L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地址: | 55050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酸 混料 制备 发酵 西红柿块 混合物 发酵液 米酒 熬煮 剁碎 洗净 水磨糯米粉 木姜子油 鲜红辣椒 纯净水 红辣椒 生姜粉 小麦粉 榨菜 酵液 蒜粉 备用 冷却 食盐 口味 保存 新鲜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红柿红酸汤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如下:(1)制发酵液,将小麦粉加米酒,置于27‑37℃温度下发酵15‑21h,得发酵液;(2)准备材料,将新鲜西红柿洗净后切成长宽为0.5‑1.1cm的西红柿块,新鲜红辣椒洗净后剁碎;(3)熬煮,将上述西红柿块和剁碎的红辣椒加木姜子油、榨菜条、生姜粉、蒜粉、纯净水进行熬煮,直至煮成浓稠状态的混合物,冷却备用;(4)混料,将上述浓稠状态的混合物加酵液、水磨糯米粉、食盐、米酒进行搅拌混合,得混料;(5)发酵,将混料置于22‑26℃温度下发酵17‑21天,得西红柿红酸汤。本发明提供的西红柿红酸汤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西红柿红酸汤味道更加浓香,口味独具特色;且保存时间较长,适合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红柿红酸汤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贵州是一个气候潮湿的地区,其食料通常不易保存。为了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贵州人民开始研制酸菜,最后养成了吃酸的习惯。酸汤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已经成为贵州家庭必备的食材之一,成为贵州的一大特色。酸汤品种繁多,主要又分为红酸汤与白酸汤两大类。
其中红酸汤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所独具的鲜红、清香、醇酸、回甜等特点,让食用者食欲大开。但是现有的红酸汤因其不易保存、运输费用太大,其制备方法大多只适用于为家庭、作坊等小型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西红柿红酸汤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西红柿红酸汤味道更加浓香,口味独具特色;且保存时间较长,适合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西红柿红酸汤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如下:(1)制发酵液,将小麦粉加米酒,置于27-37℃温度下发酵15-21h,得发酵液;(2)准备材料,将新鲜西红柿洗净后切成长宽为0.5-1.1cm的西红柿块,新鲜红辣椒洗净后剁碎;(3)熬煮,将上述西红柿块和剁碎的红辣椒加木姜子油、榨菜条、生姜粉、蒜粉、纯净水进行熬煮,直至煮成浓稠状态的混合物,冷却备用;(4)混料,将上述浓稠状态的混合物加酵液、水磨糯米粉、食盐、米酒进行搅拌混合,得混料;(5)发酵,将混料置于22-26℃温度下发酵17-21天,得西红柿红酸汤。
前述的西红柿红酸汤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西红柿选用樱桃番茄。
前述的西红柿红酸汤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3)中榨菜条的宽厚度为0.3-0.5cm,长度0.7-1.3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西红柿红酸汤的制备方法,采用西红柿、红辣椒、榨菜条、木姜子油、糯米粉、小麦粉、生姜粉、蒜粉等为原料按比例进行调配,味道更加浓香,独具特色;且保存时间较长,适合大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不会对本发明构成任何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西红柿红酸汤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如下:(1)制发酵液,将小麦粉加米酒,置于32℃温度下发酵18h,得发酵液;(2)准备材料,将新鲜西红柿洗净后切成长宽为0.8cm的西红柿块,新鲜红辣椒洗净后剁碎;(3)熬煮,将上述西红柿块和剁碎的红辣椒加木姜子油、榨菜条、生姜粉、蒜粉、纯净水进行熬煮,直至煮成浓稠状态的混合物,冷却备用;(4)混料,将上述浓稠状态的混合物加酵液、水磨糯米粉、食盐、米酒进行搅拌混合,得混料;(5)发酵,将混料置于24℃温度下发酵19天,得西红柿红酸汤。
所述步骤(2)中西红柿选用樱桃番茄。
所述步骤(3)中榨菜条的宽厚度为0.4cm,长度1cm。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王苗丫民族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王苗丫民族风味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8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