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排气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1303.9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8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安尼卡·施塔克;斯蒂芬·施密特;马库斯·比尔勒;斯特凡诺斯·瓦雷利斯;马蒂亚斯·格林;米连科·诺沃塞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贝斯佩歇废气技术合资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9/10 | 分类号: | F02D9/10;F16K1/22;F16K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筠翔 |
地址: | 德国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气阀 装置 | ||
1.一种用于控制能够流过的内燃机排气系统(8)的排气管(6)的横截面(5)的电动排气阀装置,
- 具有电驱动装置(2),其具有输出轴(9),所述输出轴(9)能够通过所述电驱动装置(2)围绕旋转轴线(10)旋转驱动;
- 具有排气阀(3),排气阀(3)具有与旋转轴线(10)同轴对准的驱动轴(12)并且排气阀(3)可围绕旋转轴线(10)旋转以用于控制待控横截面(5);
- 具有连接装置(4),用于在输出轴(9)和驱动轴(12)之间传递扭矩;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4)具有与驱动轴(12)以抗扭方式连接的连接元件(17);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4)具有以抗扭和轴向可调节方式与输出轴(9)连接并以抗扭和轴向可调节方式与连接元件(17)连接的传动元件(16);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4)具有轴向支撑在连接元件(17)和/或驱动轴(12)上和传动元件(16)上的预应力弹簧(18),轴向驱动所述传动元件(16)抵靠在输出轴(9)上,
其中,所述传动元件(16)具有轴向封闭的主体(19),使得在所述主体(19)内不存在连续的轴向开口,
其中,所述传动元件(16)是一件式的元件,
其中,所述传动元件(16)具有圆柱形的主体(19),其具有在圆周方向(32)上以封闭方式环绕的径向突出的轴环(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9)至少在垂直于轴向方向延伸的横截面上具有环形封闭方式的圆周的外轮廓(44),其中横截面上的主体(19)在所述外轮廓(44)内径向上是完全轴向封闭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9)在其内部(43)没有轴向连续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元件(16)由导热性小于驱动轴(12)、预应力弹簧(18)和连接元件(17)构成材料导热性的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体(19)在面向输出轴(9)的前侧(20)上具有接合轮廓(21),接合轮廓(21)以抗扭和轴向可调节方式与形成在输出轴(9)上的反接合轮廓(22)接合;
- 所述主体(19)在面向驱动轴(12)的后侧(27)上具有弹簧座(28),其中预应力弹簧(18)轴向依靠在主体(19)上;
- 所述预应力弹簧(18)以抗扭方式在扭转预应力作用下一方面支撑在所述传动元件(16)上,另一方面支撑在所述连接元件(17)和/或所述驱动轴(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 所述传动元件(16)在其后侧(27)上具有接收扭矩的支撑轮廓(29),所述预应力弹簧(18)以抗扭方式依靠在支撑轮廓(29)上,
- 所述支撑轮廓(29)由轴向凹陷(30)形成,轴向凹陷(30)形成在围绕弹簧座(28)的轴向突出的圆周部分(31)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元件(16)具有至少两个径向突出的载体(34),它们以抗扭和轴向可调节方式分别径向接合到连接元件(17)上形成的载体开口(35)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34)从所述轴环(33)径向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排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连接元件(17)构造成U形并且具有两个U形腿(36)和将U形腿(36)彼此连接的U形底部(37);
- 每个U形腿(36)分别具有这种载体开口(35),
- 所述U形底部 (37)与所述驱动轴(12)以抗扭方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4)由传动元件(16)、连接元件(17)和预应力弹簧(18)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贝斯佩歇废气技术合资公司,未经埃贝斯佩歇废气技术合资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13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