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5730.6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中本直希;小林伸也;松嶋佑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在乘用车等的车辆中,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保险杠横梁位于车身的前端。在该前保险杠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保险杠横梁外延件。该左右的保险杠横梁外延件的后端与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前端能够拆卸地连结。
近几年,关于在车身的前部产生小幅偏移碰撞时的碰撞能量的吸收的技术的开发得到发展。关于该技术,例如从日本专利第5537583号公报可知。
通过日本专利第5537583号公报可知的车身前部构造是左右的角撑板从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的外侧伸出。该左右的角撑板形成为俯视三角形状,三边之中的第一边与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表面接合,第二边朝向车身前方。
当在车身的前部产生小幅偏移碰撞,尤其是在与左右的前侧车架相比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产生碰撞时,能够通过角撑板承受碰撞载荷。碰撞载荷从角撑板向前侧车架传递。能够通过角撑板以及前侧车架吸收碰撞能量。
然而,由于在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前端部设置左右的角撑板,所以在抑制车身的重量并且实现车身成本的降低的基础上,存在进一步的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能够实现车身重量的抑制和车身成本的降低,且能够吸收小幅偏移碰撞的碰撞能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前保险杠横梁,位于车身的前端、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左右的保险杠横梁外延件,从该前保险杠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后方延伸;以及左右的车架侧安装部件,以能够将该左右的保险杠横梁外延件的后端与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前端连接的方式设置于该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前端。
上述左右的前侧车架由车宽方向内侧的左右的侧内板和车宽方向外侧的左右的侧外板构成。该左右的侧外板由位于上述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后半部分的左右的后部外板和位于上述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前半部分的左右的前部外板构成。上述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后半部分由上述左右的侧内板和上述左右的后部外板构成,为闭合截面状的构造物。上述左右的前部外板由纵板状的左右的侧板、从该左右的侧板的上端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板状的左右的上板、和从该左右的侧板的下端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板状的左右的下板构成。上述左右的上板和上述左右的下板的至少任一方相对于上述左右的侧板由分体部件构成。上述左右的侧板为一边从上述左右的后部外板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一边向前方延伸,并与上述左右的车架侧安装部件接合的结构。
如此,左右的侧外板由左右的后部外板和左右的前部外板构成。左右的前部外板之中的、纵板状的左右的侧板从左右的后部外板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且向前方延伸。该左右的侧板的前端与在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前端设置的左右的车架侧安装部件接合。因此,通过左右的车架侧安装部件、左右的前部外板和左右的侧内板构成俯视三角形状的左右的角撑板构造体。该左右的角撑板构造体从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的外侧伸出。当在车身的前部产生小幅偏移碰撞时,能够通过角撑板构造体承受碰撞载荷。碰撞载荷从角撑板构造体向前侧车架的后半部分传递。能够通过角撑板构造体以及前侧车架充分地吸收碰撞能量。
并且,仅通过左右的车架侧安装部件、前部外板和左右的侧内板构成左右的角撑板构造体。不需要用于吸收小幅偏移碰撞的碰撞能量的追加的部件。能够实现车身重量的抑制和车身的降低成本。
而且,左右的侧外板被分成左右的后部外板和左右的前部外板。该左右的前部外板由左右的侧板、左右的上板和左右的下板构成。左右的上板和左右的下板的至少任一方相对于左右的侧板由分体部件构成。因此,尽管为左右的前部外板的前端相对于左右的侧内板向车宽方向的外侧位移的结构,但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加工性良好。
例如,在左右的上板与左右的下板的双方与左右的侧板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通过对单个板材进行拉伸加工而形成左右的前部外板。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左右的上板和左右的下板的至少任一方相对于左右的侧板通过分体部件构成。因此,即使是难以进行拉伸加工的深度,也能够通过弯曲加工、接合而容易地形成左右的前部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5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构造
- 下一篇: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