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车身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2128.2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康之;谷川裕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利用在后围板与后保险杠横梁之间夹持的后横梁而充分发挥车身后部的刚性提高效果。汽车的车身具备:后围板(14),其在车身后部沿车宽方向配置;后横梁(17),其与后围板的后表面结合、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后围板之间构成闭合截面;以及后保险杠横梁(18),其与后横梁的后方结合、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后横梁具备从后保险杠横梁的车宽方向外端沿后围板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17d),因此,不仅能够通过在后围板与后保险杠横梁之间对后横梁进行夹持所形成的三个部件重合的部分的板厚的增加而提高强度,还能够通过从后保险杠横梁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而提高车身后部的扭转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该汽车的车身构造具备:后围板,其在车身后部沿车宽方向配置;后横梁,其与所述后围板的后表面结合、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后围板之间构成闭合截面;以及后保险杠横梁,其与所述后横梁的后方结合、且沿车宽方向延伸。
背景技术
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而公知如下汽车的车身构造:在构成车身后部的行李箱的后壁的后围板、与在后围板的后方沿车宽方向配置的后保险杠横梁之间,以上下并列配置的状态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构件以及下构件进行夹持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1/027638
发明内容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构造中,由于包括后保险杠横梁、上构件以及下构件的三个部件的车宽方向端部在相同的位置形成末端,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因设置上构件以及下构件而使得车身后部的刚性提高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的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利用在后围板与后保险杠横梁之间夹持的后横梁而充分发挥车身后部的刚性提高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具备:后围板,其在车身后部沿车宽方向配置;后横梁,其与上述后围板的后表面结合、且沿车宽方向延伸,与上述后围板之间构成闭合截面;以及后保险杠横梁,其与上述后横梁的后方结合、且沿车宽方向延伸,上述汽车的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后横梁具备伸出部,该伸出部从上述后保险杠横梁的车宽方向外端沿上述后围板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后围板在车宽方向外端具备切缺,在位于上述切缺的后方的上述伸出部上设置有加强筋。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者技术方案2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后保险杠横梁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置第1后方凸部,该第1后方凸部向后方突出、且与上述后横梁之间形成空间,在上述后横梁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置第2后方凸部,该第2后方凸部朝向上述第1后方凸部且向后方突出。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结构,汽车的车身具备:后围板,其在车身后部沿车宽方向配置;后横梁,其与后围板的后表面结合、且沿车宽方向延伸,与后围板之间构成闭合截面;以及后保险杠横梁,其与后横梁的后方结合、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后横梁具备伸出部,该伸出部从后保险杠横梁的车宽方向外端沿后围板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因此,不仅能够通过在后围板与后保险杠横梁之间对后横梁进行夹持所形成的三个部件重合的部分的板厚的增加而提高强度,还能够通过从后保险杠横梁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而提高车身后部的扭转刚性。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后围板在车宽方向外端具备切缺,在位于切缺的后方的伸出部上设置有加强筋,因此,能够与切缺的重量相应地减轻后围板的重量,并能够利用伸出部的加强筋而确保车身的扭转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21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