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氨基苯甲酰-Glu-肽,其合成,活性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1801.0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9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彭师奇;王玉记;吴建辉;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06;A61K31/519;A61K47/64;A61P35/00;A61P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 代理人: | 余光军 |
地址: | 10006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蝶啶 甲基 苯甲酰 glu 合成 活性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下式的7种N‑[(4‑(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氨基)‑苯甲酰基]‑Glu‑Lys‑Glu‑R,公开了它们的制备方法,公开了它们对肿瘤生长和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因而本发明公开了它们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7种N-[(4-(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氨基)-苯甲酰基]-Glu-Lys-Glu-R,涉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涉及它们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因而本发明涉及它们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甲氨蝶呤是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的代表,其能够有效的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细胞核酸的代谢,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目前在急性淋巴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葡萄胎、鳞状上皮癌、绒毛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和成骨肉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上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甲氨蝶呤具有可口服,吸收良好。也可肌肉注射,血浆浓度维持较久等优点。但剂量高毒副作用明显。最常见的有骨髓移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黏膜溃疡、肝肾作用损伤、胃肠损害、肺功能损害和皮肤损伤等。发明人对这种水平的活性不满意。于是,发明人开始了对甲氨蝶呤化学修饰。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的显著生物特征之一,同时也是临床中患者的主要死因。整合素家族是与肿瘤细胞转移相关的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粘附分子要发挥作用,就要与其特定的配体结合。而配体上存在某些特定的氨基酸序列,重要的有-Lys-Glu,-Leu-Asp-Val,-Arg-Gly-Asp-Val,-Arg-Gly-Asp-Phe,-Arg-Gly-Asp-Ser,-Tyr-Ile-Gly-Ser-Arg和-Leu-Pro-Asn-Ile-Ser-Lys-Pro等。人工合成的这些肽能够竞争性地与细胞粘附分子结合,从而在抗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经过长期实验研究,发明人发现用这些肽链修饰甲氨蝶呤,不仅有效剂量可降低至甲氨蝶呤的1/100,而且可抑制肿瘤侵袭和肺转移。这是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根据这个发现,发明人提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内容是提供N-[(4-(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氨基)-苯甲酰基]-Glu-Lys-Glu-R,式中R选自-Lys-Glu,-Leu-Asp-Val,-Arg-Gly-Asp-Val,-Arg-Gly-Asp-Phe,-Arg-Gly-Asp-Ser,-Tyr-Ile-Gly-Ser-Arg和-Leu-Pro-Asn-Ile-Ser-Lys-Pro。
本发明的第二个内容是提供N-[(4-(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氨基)-苯甲酰基]-Glu-Lys-Glu-R(式中R选自-Lys-Glu,-Leu-Asp-Val,-Arg-Gly-Asp-Val,-Arg-Gly-Asp-Phe,-Arg-Gly-Asp-Ser,-Tyr-Ile-Gly-Ser-Arg和-Leu-Pro-Asn-Ile-Ser-Lys-Pro)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1)在DCC、HOBt的催化下按标准方法制备Boc-Lys(Z)-Glu(OBzl)-OBzl;
(2)Boc-Lys(Z)-Glu(OBzl)-OBzl在4N的氯化氢-乙酸乙酯溶液中,0℃脱Boc,中转化成Lys(Z)-Glu(OBzl)-OBzl;
(3)在DCC、HOBt的催化下按标准方法制备Boc-Glu(OBzl)-Lys(Z)-Glu(OBzl)-OBzl;
(4)Boc-Glu(OBzl)-Lys(Z)-Glu(OBzl)-OBzl在4N的氯化氢-乙酸乙酯溶液中,0℃脱Boc,中转化成Glu(OBzl)-Lys(Z)-Glu(OBzl)-OBzl;
(5)在DCC、HOBt的催化下按标准方法制备Boc-Lys(Z)-Glu(OBzl)-Lys(Z)-Glu(OBzl)-OBz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未经首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1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