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2080.0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6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花长煌;邱凯信;华特东尼福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稳懋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423 | 分类号: | H01L29/423;H01L29/47;H01L29/7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马雯雯,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半导体 元件 栅极 金属 改良 结构 | ||
1.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化合物半导体基板;
肖特基能障层,形成于所述化合物半导体基板之上;
绝缘层,形成于所述肖特基能障层之上,所述绝缘层具有栅极凹槽,其中所述栅极凹槽的四周为所述绝缘层,所述栅极凹槽的底部为所述肖特基能障层;以及
栅极金属,包括接触层、第一扩散阻碍层、第二扩散阻碍层以及传导层,其中所述接触层形成于所述栅极凹槽的四周、所述栅极凹槽的底部以及所述绝缘层之上,且所述接触层于所述栅极凹槽的底部与所述肖特基能障层相接触,所述第一扩散阻碍层形成于所述接触层之上,所述第二扩散阻碍层形成于所述第一扩散阻碍层之上,所述传导层形成于所述第二扩散阻碍层之上,藉此增强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可靠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二扩散阻碍层的材料为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二扩散阻碍层的材料包括选自以下群组的至少一个:铑、钽、铪、锆以及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散阻碍层的材料为非氧化态。
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散阻碍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且小于或等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一扩散阻碍层的材料为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阻碍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且小于或等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接触层的材料为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且小于或等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传导层的材料为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且小于或等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氮化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基板的材料包括选自以下群组的一个:砷化镓、蓝宝石、磷化铟、磷化镓、碳化硅以及氮化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形成于所述栅极金属的所述传导层之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钛。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肖特基能障层包括氮化镓次层以及氮化铝镓次层,所述氮化镓次层形成于所述化合物半导体基板之上,所述氮化铝镓次层形成于所述氮化镓次层之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元件的栅极金属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接触层的材料为镍;构成所述第一扩散阻碍层的材料为钯;构成所述第二扩散阻碍层的材料包括选自以下群组的至少一个:铂、铑、钽、铪、锆以及铌;构成所述传导层的材料为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稳懋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稳懋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20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