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制造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1216.2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3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邹泉波;王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杨国权;马佑平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发光二极管 衬底 电子设备 发光二极管 衬底剥离 激光照射 预先设置 透明的 接垫 制造 激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制造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用于微发光二极管转移的方法包括:在激光透明的原始衬底上形成微发光二极管,其中,该微发光二极管是横向微发光二极管,其中该横向微发光二极管的P电极和N电极位于同一侧;使横向微发光二极管的P电极和N电极与接收衬底上预先设置的接垫接触;以及从原始衬底侧用激光照射原始衬底,以从原始衬底剥离横向微发光二极管。采用横向微发光二极管的一个效果在于,可以省略微发光二极管转移之后的N金属电极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显示的微发光二极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微发光二极管转移的方法、一种用于制造微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方法、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装置以及一种包含微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技术是指在衬底上以高密度集成的微小尺寸的LED阵列。目前,微发光二极管技术正开始发展,工业界正期待有高品质的微发光二极管产品进入市场。高品质微发光二极管产品会对市场上已有的诸如LCD/OLED的传统显示产品产生深刻影响。
在制造微发光二极管的过程中,首先在施主晶圆上形成微发光二极管,接着将微发光二极管转移到接受衬底上。接受衬底例如是显示屏。
在制造微发光二极管过程中的一个困难在于如何将微发光二极管从施主晶圆上转移到接受衬底上。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静电拾取的方式来执行所述转移。在静电拾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转移头阵列。转移头阵列的结构相对复杂,并需要考虑它的可靠性。制造转移头阵列需要额外的成本。在利用转移头阵列的拾取之前需要产生相位改变。另外,在使用转移头阵列的制造过程中,微发光二极管用于相位改变的热预算受到限制,通常小于350℃,或者更具体地,小于200℃;否则,微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会劣化。在使用转移头阵列的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两次转移,即,从施主晶圆到承载晶圆的转移以及从承载晶圆到接受衬底的转移。
美国专利US 8,333,860 B1公开了一种用于传送微器件的传送头阵列,其中通过向传送头中的电极施加电压来拾取微器件。该专利在此全部引入作为参考。
美国专利US 8,426,227B1公开了一种用于形成微发光二极管阵列的方法,其中,使用传送头来将微发光二极管阵列转移到接受衬底上。该专利在此全部引入作为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微发光二极管转移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发光二极管转移的方法,包括:在激光透明的原始衬底上形成微发光二极管,其中,该微发光二极管是横向微发光二极管,其中该横向微发光二极管的P电极和N电极位于同一侧;使横向微发光二极管的P电极和N电极与接收衬底上预先设置的接垫接触;以及从原始衬底侧用激光照射原始衬底,以从原始衬底剥离横向微发光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衬底上设置各向异性导电层。优选地,经由各向异性导电层使横向微发光二极管的P电极和N电极与接收衬底上预先设置的接垫接触。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各向异性导电层进行处理,使得横向微发光二极管的P电极和N电极与接收衬底上的接垫电连接。
优选地,各向异性导电层是各向异性导电膜、各向异性导电浆和各向异性导电胶带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利用重力作用,使横向微发光二极管的P电极和N电极与接收衬底上预先设置的接垫接触。
优选地,利用静电力的作用,使横向微发光二极管的P电极和N电极与接收衬底上预先设置的接垫接触。
优选地,通过向所述接垫施加电压来施加所述静电力。
优选地,横向微发光二极管中包含磁性物质,以及利用电磁力的作用,使横向微发光二极管的P电极和N电极与接收衬底上预先设置的接垫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12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