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0530.0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4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边届;吴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诸暨万宝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F04B53/14;F04B53/02;F04B5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乔占雄 |
地址: | 3118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一种离合器分泵活塞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泵体1、活塞2及活塞杆3。其中活塞2的一端安装有皮碗6,活塞2上与皮碗6相对一端的端面设有凹槽4,活塞杆3与活塞2的连接端为球形端5,凹槽4的形状与球形端5相匹配,活塞杆3通过球形端5嵌设于活塞2上的凹槽4中。另外,如图2所示,现有活塞2连接活塞杆3的一端外周与活塞腔8并无接触,且间隙较大。该活塞在工作过程中,安装中心与分离拨叉中心偏大,活塞杆3的轴线会偏离活塞腔的轴线,此时,活塞2在活塞杆3的反作用下具有倾斜的趋势,活塞2与活塞腔之间的侧向力会明显增大。由于活塞和泵体之间为刚性摩擦,在过大单向侧向力情况下,长期往复运动,必然会对泵体内表面造成磨损,并出现凹坑,致使该活塞结构的密封失效,产生漏油、渗油的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活塞结构容易密封失效,产生漏油、渗油故障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活塞结构,包括泵体、活塞、活塞杆及皮碗,所述泵体内部设有活塞腔,所述活塞杆通过球形端嵌设于活塞上的凹槽中,所述活塞连接活塞杆一端的外周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安装有活塞环,所述活塞环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活塞环的内圈与环槽过盈配合,所述活塞环的外圈与活塞腔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环的外周设有至少两个环状凸起,所述环状的凸起与活塞腔过盈配合,相邻两个环状凸起之间形成油脂槽,所述油脂槽与活塞腔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油脂槽内设有润滑油或润滑脂。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上容纳球形端进入的端口为敞口形式,所述端口任一轴截面上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球形端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环的材料为橡胶、塑料、聚四氟乙烯或PA66尼龙+16%MoS2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结构,由于在活塞连接活塞杆一端的外周设置了与活塞腔过盈配合的柔性活塞环,当活塞杆产生倾斜时,活塞环作为柔性支撑,防止活塞产生倾斜的趋势,如此避免活塞与活塞腔内壁间产生刚性偏磨,从而提升了活塞结构的密封效果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活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活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活塞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活塞结构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图示活塞结构包括泵体1、活塞2、活塞杆3及皮碗6,在泵体1内部设有活塞腔8,其中活塞杆3通过球形端5嵌设于活塞2上的凹槽4中,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的活塞结构并无差异。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在活塞2连接活塞杆3一端的外周上设置了环槽22,并在该环槽22内安装了活塞环7,该活塞环7由耐磨、防腐,并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制成。该活塞环7的材料优选为橡胶、塑料、聚四氟乙烯或PA66尼龙+16%MoS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PA66尼龙+16%MoS2是一种现有的具有自润滑作用的复合材料,其中MoS2的占比约为16%。
上述活塞环7的内圈与环槽22过盈配合,外圈与活塞腔8过盈配合,该结构的好处在于,当活塞杆产生倾斜时,活塞环作为柔性支撑,防止活塞产生倾斜的趋势,如此避免活塞与活塞腔内壁间产生刚性偏磨,从而提升了活塞结构的密封效果及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诸暨万宝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诸暨万宝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0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蒸熟锅
- 下一篇:铜管扩口电动冲压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