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旋翼可变螺距的直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6783.0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6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富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D3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王显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中坜***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旋翼 可变 螺距 直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升机,尤指一种多旋翼可变螺距的直升机,其飞行控制系统可于引擎故障或机械故障时自动进入自旋降落(AutoRotation)的模式,或打开降落伞让飞机于人员安全着陆,降低死伤。
背景技术
目前,直升机一直是最便利的空中交通工具也是必须的空中武力之一,的所以被广泛运用是因为直升机无须跑道助跑,可垂直起飞与垂直降落。然而,直升机却有着非常严重的限制,这限制来自于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一般传统直升机主要利用一对轴心呈近乎九十度交错的主旋翼以及尾旋翼,透过同一引擎动力带动,其四个主旋翼的攻角用来控制直升机的升降以及前、后、左、右与转向的飞行姿态。
传统的直升机欲向前飞行时,由驾驶员将操纵杆向前移动,使主旋翼后方的攻角变大,进而透过主旋翼后方所产生的气流大于前方的气流,使直升机达到前行的效果;反之,欲向后飞行时,则由驾驶员将操纵杆向后移动,使主旋翼前方的攻角变大,进而达到直升机后行的效果。然而,因为引擎出力变化或扭力改变将会让直升机产生旋转,也因此飞行员必须时时调整尾旋翼,保持固定方位。
当引擎失效时,飞行员必须以手动方式完成”自旋降落”,自落是一种技巧性非常高的飞行技巧,而且成功率低,坠机的风险相当高。必须在驾驶舱会设置集力杆,而此集力杆可是同时控制四个主旋翼的攻角。集力杆的所以能够控制四个主旋翼的攻角主要必须仰赖复杂的机械结构组件,透过机械结构组件以及飞行员本身的经验方可精准的抓到在何时须改变个主旋翼的攻角以及攻角应调整多少等等,因此此种手动操作方式存在许多不明确因素,如:飞行员状态及其经验是否足够以及机械结构组件在紧急状态时是否遇到机械问题,尤其是机械结构组件,机械结构组件的装设方式大多是处于外露的方式做设置,因此十分容易受到环境及保养等因素而有所影响。再来,传统直升机无法跳机逃生也无法安装降落伞,如在空中发生引擎故障,通常是凶多吉少。是以,如何解决现有技术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操控设备中的操纵杆、集力杆、脚踏板、油门、自动飞行控制装置达到起飞、停旋、自动稳定飞行、降落等等控制,最重要的是当飞机机械故障时,可由自动飞行控制装置的自旋降落功能自动接管飞行员的操控,让直升机能平稳而且平安的降落。再者,备有降落伞于自旋功能无法顺利降落时启动,达到完全使飞机安全降落的功能。
一种多旋翼可变螺距的直升机,其特征是:
包括
一机体,包含有一前段区域以及一后段区域;
一个或一个以上旋翼装置,各所述旋翼装置设于所述机体上;以及
一操控设备,设于所述机体的前段区域内部,所述操控设备包含有一操纵杆、一自动飞行控制装置以及一驱动器,所述操纵杆将控制信号透过所述驱动器运算且由一传输线传输至各所述旋翼装置,其中各所述旋翼装置包含:有一齿轮箱、一位于所述齿轮箱下方且与所述传输线连接并接收所述控制信号的直线伺服马达、一枢设于所述齿轮箱上方的螺旋桨组、一设置于所述螺旋桨组上方且控制所述螺旋桨组旋转角度的攻角控制模组以及一由所述直线伺服马达控制且可改变所述攻角控制模组上下移动的连杆,其中所述自动飞行控制装置植入一可由所述操纵杆切换并辅助操控的自旋降落模组。
其中所述螺旋桨组进一步包含一旋转盘及复数螺旋桨,各所述螺旋桨一端设置一与所述攻角控制模组连接以进行连动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攻角控制模组设置复数分别与各所述连接部相接且可驱动所述螺旋桨旋转改变攻角的连动杆。
其中各所述旋翼装置更包含一供环设于所述螺旋桨旋转半径的外挡风罩。
其中所述齿轮箱内设置一连接于所述直线伺服马达的纵向齿轮,且所述纵向齿轮亦连接所述连杆及
一啮合于所述纵向齿轮的横向齿轮。
其中所述操控设备更包括一集力杆、一脚踏板以及一油门。
其中所述机体系装设一降落伞设备。
其中所述传输线为数位与类比。
其中所述机体为一船体造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富,未经李宏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6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分离式接线盒的吊顶电器
-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腕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