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输装置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85225.4 | 申请日: | 2015-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2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兵;李刚成;龙凯;谭立新;游铁刚;蔡琼;陈鹏慧;肖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5B19/048;G05B19/04;G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冯倩 |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 装置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装置及其实现方法,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实施方便,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物料运输装置的问题。该运输装置包括设有货箱的车体和安装在车体上的卸料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和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直流电机和方向舵机,直流电机用于驱动车体后侧的车轮运动;方向舵机用于驱动车体前侧的车轮按预设方向运动,控制器还用于控制卸料装置卸下装载在货箱内的物料;监测系统包括处理器、摄像头和方向传感器,处理器用于接收摄像头和方向传感器监测得到的车体运行状态和卸料装置的工作状态;通信系统用于实现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该运输装置智能化程度较高,实施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物料运输装置是工业自动化、生产智能化、以及高危特种作业等领域迫切需要的一种运输设备。物料运输是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过程,其影响不容小视。
现今主要通过人工操作物料运输装置进行运输,操作复杂,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装置及其实现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实施方便,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物料运输装置,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装置,包括设有货箱的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卸料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和通信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与所述卸料装置相连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直流电机和方向舵机,所述车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车轮,所述直流电机与所述车体后侧的车轮相连、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车体后侧的车轮运动;所述方向舵机与所述车体前侧的车轮相连、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车体前侧的车轮按预设方向运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卸料装置卸下装载在所述货箱内的物料;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摄像头和方向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摄像头和方向传感器监测得到的车体运行状态和卸料装置的工作状态;
所述通信系统用于实现所述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监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人机交互装置,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调制解调器,所述调制解调器通过所述通信系统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伺服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和所述货箱之间的钢丝绳,所述伺服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所述钢丝绳移动,拉动所述货箱卸下装载在所述货箱内的物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直流电机、方向舵机和伺服电机之间连接有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器上还集成有下载串口和通信接口。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充电电池,所述控制器连接有红外壁障装置、灯光装置、报警装置和语音装置,所述控制器和处理器均与所述充电电池相连。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装置的实现方法,应用于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设有货箱的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卸料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监测系统监测所述车体的运行状态和所述卸料装置的工作状态,将监测得到的状态信息发送至上位机,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车体是否处于运行状态、所述车体处于运行状态时的运行方向和所述卸料装置是否处于卸料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52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