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淀粉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9305.1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贾喜学;贾香凝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喜学 |
主分类号: | C08B30/06 | 分类号: | C08B30/06;C08B30/02;C08B30/04;C12N1/18;C12R1/8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61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淀粉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淀粉加工工艺,特别涉及马铃薯淀粉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土豆是块茎类作物,埋在地下的茎部膨大,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以为食用者提供丰富的营养能源。还可作为生产土豆淀粉的优质原材料。
一般新鲜马铃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能量318千焦,钙5~8mg,磷15~40mg,铁0.4mg~0.8mg,钾200~340mg,碘0.8~1.2,胡萝卜素12~30mg,硫胺素0.03~0.08mg,核黄素0.01~0.04mg,尼克酸0.4~1.1mg。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现有技术中生产马铃薯淀粉必须使用漂白工艺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漂白,而漂白工艺需要使用大量漂白药剂,使得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废水,污染环境,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工艺,可以去掉漂白工艺步骤的同时,防止马铃薯淀粉氧化变色的加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淀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待加工的马铃薯通过毛刷清洗机刷掉土和杂质,将土和杂质以及过小的马铃薯排出;
(2)经过去土和杂质的马铃薯进入清洗除石机进行清洗,采用流动水清洗除石多次,其中清洗水压压力大于等于3mpa;
(3)将经过多次清洗的马铃薯进行破碎和和磨制,破碎进料量需保持均匀,破碎时加入一定比例的酸浆,进行磨制破碎,每磨制一次过一次80目罗布筛,以除去磨碎物中的纤维,未磨碎的组织和杂质;经过多次磨制破碎,直至破碎度在90%以上;经过120目罗布筛过筛得到原淀粉浆;
(4)采用旋流器对得到的原淀粉浆进行分离得到马铃薯淀粉乳;水压为3mpa,前段清洗水量2~3t/h,进行多组清洗分离;后段清洗水量为4~6t/h,进行多组清洗分离提纯;
(5)将马铃薯淀粉乳用布包裹并以机械方式过筛脱水后即为湿淀粉;
(6)将得到的湿淀粉团块破碎后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45~50℃,得到含水量低于20%的淀粉,再用粉碎机粉碎,最后通过120目筛去除小粉块得到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清洗除石的次数为6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磨制破碎进行2~3次。
进一步的,所述酸浆采用分离阶段旋流器分离出来的废液加入混合酵母菌发酵制得,接菌量为3~5%,发酵24小时获得杏黄色的酸浆水过滤除杂后备用,所述混合酵母菌为啤酒酵母菌和面包酵母菌以1∶2的比例混合得到。
进一步的,酸浆的加入量为马铃薯量的2~4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化学和物理结合的办法,马铃薯在破碎和磨制过程中会不断和空气接触,就造成马铃薯变色发黑,而本发明在破碎磨制过程中加入酸浆(采用分离阶段旋流器分离出来的废液加入混合酵母菌发酵制得,这样还对废液进行了回收再利用),对马铃薯起到了保护防氧化的作用,使得马铃薯发生氧化的概率大大降低,不容易产生变色,起到防止氧化的作用,防止马铃薯淀粉在生产过程中变色,并在旋流器分离阶段采用一定的水压,和不同的水量进行清洗分离,有效的分离淀粉原浆中的其他杂质并及时的将分离废液排出(达到将淀粉原浆中的杂质全部分离,通过物理方法实现防氧化的作用),进一步的防止了淀粉的氧化变色过程,并且本发明去掉了漂白工艺,避免了漂白化学试剂的使用,漂白化学试剂零添加,绿色环保,节约工序和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选择单位产量高、抗病性强、薯大、淀粉含量高、淀粉粒大小均匀(沉降快)、可溶性蛋白质少、皮薄、纤维含量低、新鲜未发芽的马铃薯;先将待加工的马铃薯通过毛刷清洗机刷掉土和杂质,将土和杂质以及过小的马铃薯排出;
(2)经过去土和杂质的马铃薯进入清洗除石机进行清洗,采用流动水清洗除石5次,其中清洗水压压力大于等于3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喜学,未经贾喜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93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