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门正时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6393.4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6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大坪诚;杉浦太卫;高桥广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01L1/34 | 分类号: | F01L1/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珊;刘兴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门 正时 控制器 | ||
1.一种气门正时控制器,其控制气门的气门正时,所述气门通过从内燃机的曲轴传递的扭矩而由凸轮轴(2)打开和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正时控制器包括:
随所述曲轴旋转的驱动转子(10),所述驱动转子具有驱动侧内齿轮部(12);
随所述凸轮轴旋转的从动转子(20),所述从动转子具有定位成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驱动侧内齿轮部相邻的从动侧内齿轮部(24);
具有布置在外轮(42)与内轮(44)之间的单排球形滚动元件(46)的行星轴承(40、140);
行星齿轮(30),其定位成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驱动转子和所述从动转子偏心并且由所述外轮从径向内侧支撑,所述行星齿轮具有驱动侧外齿轮部(32)和从动侧外齿轮部(34),所述驱动侧外齿轮部(32)和从动侧外齿轮部(34)具有彼此不同的直径并且定位成在轴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其中所述驱动侧外齿轮部和所述从动侧外齿轮部分别与所述驱动侧内齿轮部和所述从动侧内齿轮部在偏心侧上啮合并且一体地具有行星运动,以使得所述从动转子相对于所述驱动转子的旋转相位被控制;
行星架(50),其从径向内侧支撑所述内轮并且沿所述行星齿轮的绕转方向旋转以使得所述行星齿轮具有所述行星运动;和
弹性部件(60),其置于所述内轮与所述行星架之间以产生通过所述行星轴承将所述行星齿轮偏压到所述偏心侧的恢复力(Fs),其中
所述驱动转子或所述从动转子具有从轴向一侧支撑所述行星齿轮的推力支承部(26、126),
所述外轮在滚动接触点(48)处接触所述球形滚动元件并且限定所述轴向一侧上的接触角度(θ),和
所述滚动接触点(48)在轴向方向上定位在驱动侧接合部(Gd)和从动侧接合部(Gf)之间,所述驱动侧外齿轮部与所述驱动侧内齿轮部在所述驱动侧接合部(Gd)处彼此啮合,所述从动侧内齿轮部与所述从动侧外齿轮部在所述从动侧接合部(Gf)处彼此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器,其中
当凸轮扭矩从所述凸轮轴传递到所述从动转子时,径向力Fcd在径向方向上输入所述驱动侧接合部中,
当所述恢复力从所述弹性部件传递到所述行星齿轮时,径向力Fsd在径向方向上分配到所述驱动侧接合部,
当所述凸轮扭矩从所述凸轮轴传递到所述从动转子时,径向力Fcf输入所述从动侧接合部中,
当所述恢复力从所述弹性部件传递到所述行星齿轮时,径向力Fsf在径向方向上分配到所述从动侧接合部,
所述滚动接触点在轴向方向上定位在所述驱动侧接合部与所述从动侧接合部之间以满足Fcd≤Fsd和Fcf≤Fsf的力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器,其中
当通过将最大凸轮扭矩(Tmax)从所述凸轮轴传递到所述从动转子而将所述径向力Fcd在径向方向上输入所述驱动侧接合部时和当通过将所述最大凸轮扭矩从所述凸轮轴传递到所述从动转子而将所述径向力Fcf输入所述从动侧接合部时,满足Fcd≤Fsd和Fcf≤Fsf的力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器,其中
所述滚动接触点在轴向方向上定位在所述驱动侧接合部与所述从动侧接合部之间以使得在轴向方向上限定在所述驱动侧接合部与所述滚动接触点之间的轴向距离(Dd)和限定在所述从动侧接合部与所述滚动接触点之间的轴向距离(Df)满足Fcd≤Fsd和Fcf≤Fsf的力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器,其中
所述外轮具有接触所述球形滚动元件的外滚道沟槽(42a),
所述内轮具有接触所述球形滚动元件的内滚道沟槽(44a),和
所述外滚道沟槽和所述内滚道沟槽定位成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63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心式精滤器及其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