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7492.6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8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石河智海;井口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7/14 | 分类号: | B62D7/14;B62D3/12;B62D5/04;B62D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晓岑;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在对四个轮施加舵角,其行驶模式变更时,使车辆不会意外前进或后退。构成一种车辆(1),其具备:前轮用的转向装置(10),其能够使左右的前轮向左右相反方向转向;后轮用的转向装置(20),其能够与上述前轮用的转向装置(10)的动作同时地使左右的后轮向左右相反方向且是向与前轮的转向方向左右相反的方向转向;以及轮内马达(M),其设置于上述前轮或后轮中的至少一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车轮,特别是具备能够在常规行驶模式与原地打转等特殊行驶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轮内马达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使用连结左右的车轮(以下,包括轮胎、轮、轮毂、轮内马达等在内统称为“车轮”)的转向连杆机构来使车轮转向的转向机构中,存在被称为阿克曼-金特式的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使用横拉杆和转向臂,以使车辆转弯时,左右的车轮具有相同的转弯中心。
作为该转向机构,例如存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该转向机构在前轮侧或后轮侧的至少一方具备使用横拉杆和转向臂的左右车轮的转向连杆机构,并设置使横拉杆长度、左右的横拉杆间的距离或各车轮与转向臂所成的角度中的任一方变化的促动器,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常规行驶、平行移动、转小弯全部的行驶。
下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转向机构具备:转向轴,其配置于前后轮的左右车轮间,能够绕轴心旋转;以及正反切换构件,其在该转向轴被分割为左右两部分期间,按照正反方向对被分割的转向轴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通过该切换构件,能够实现90度舵角、横向移动等。
下述专利文献3示出了促动器根据前轮的转向进行动作并使后轮转向的四轮转向车辆的技术。另外,下述专利文献4示出了通过使连结左右车轮间的齿条外壳向前后方向移动来进行左右车轮的前束调整、以提高行驶稳定性的转向机构的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5所涉及的转向机构具有能够向左右独立移动的两个齿条杆,上述齿条杆各自经由横拉杆与左右任一车轮连接,上述齿条杆通过保持于同步齿轮箱的同步齿轮,能够相对于同步齿轮箱反向地移动。在该两个齿条杆分别设置有与该齿条杆啮合的小齿轮,在两小齿轮之间设置有能够使两小齿轮的旋转轴结合或分离的连结机构。若使该连结机构结合,则能够使两齿条杆作为一体向相同方向移动相同距离,即能够使左右的车轮向相同方向转向。另一方面,若使该连结机构分离,则能够使两齿条杆向相反方向移动相同距离,即能够使左右的车轮向相反方向转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4-2629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357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60037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2787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愿2013-158876(未公开)
根据普通的阿克曼-金特式转向连杆机构,常规行驶时,从各车轮的旋转线(车轮的宽度方向中心线)俯视下垂直地延伸的线汇集在车辆的转弯中心,因此能够实现顺畅的行驶。然而,在需要车辆的横向移动(在车辆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下的向横向的平行移动)的情况下,将车轮相对于前后方向向90度的方向操舵因转向连杆的长度、与其他部件的干涉而困难。另外,即便在将左右的车轮中的一方的车轮操舵90度的情况下,另一方的车轮不会与一方的车轮完全平行,顺畅的行驶较困难。
另外,在这种车辆中,通常能够使作为主转向车轮的前轮向车辆的规定的行进方向转向,作为从转向车轮的后轮设定为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因此,若使该车辆的前轮转向而转弯,则前轮与后轮的转弯圆不一致。因此,低车速时,车辆因内轮差而以后轮进入转弯圆的内侧的姿势转弯,高车速时,车辆因离心力而以前轮进入转弯圆的内侧的姿势转弯。即,存在如下问题,即便使前轮向作为车辆的行进方向的转弯方向转向,也无法使车辆的姿势与旋转方向一致地行驶。因此,存在通过不仅使前轮还使后轮也转向来提高行驶性的具有四轮转向机构(四轮转向装置)的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7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