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气辅助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1693.1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2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石龙;张辉;邹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9/06 | 分类号: | F02D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辅助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排气辅助制动器。
背景技术
重型卡车常常需要在坡长弯多的山区行驶,此时,重型卡车需要长时间频繁的使用行车制动器,如此使得行车制动器内的温度急剧升高,导致了其内部部件的热衰退,使汽车的制动效能显著下降,影响行车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重型卡车均装有排气辅助制动器,图1为现有技术的排气辅助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排气辅助制动器包括驱动总成1、阀体2、阀板3以及转动轴4,阀板3固定于转动轴4上,驱动总成1驱动转动轴4和阀板3发生转动,阀板3通过转动以封闭或连通阀体2内的气体通道。使用时,阀体2安装于重型卡车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上,在一般状态下,阀板3处于打开位置,阀体2不影响发动机的排气,当重型卡车需要制动时,司机启动驱动总成1,驱动总成1带动转动轴4和阀板3转动以关闭阀体2的气体通道,以此阻塞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增加发动机在压缩行程中的功率损失,从而迫使发动机的转速降低,以在短时间内降低车速。
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发动机尾气的温度极高,转动轴4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膨胀而伸长,同时转动轴4的上、下两端分别限制于驱动总成1或阀体2中,转动轴4伸长后就会发生S形形变,由此卡死在阀体中,导致了排气辅助制动器的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失去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辅助制动器,以降低转动轴由于发生形变而卡死在阀体内的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气辅助制动器,包括阀体、阀板、转动轴以及驱动总成,所述阀板设置于所述阀体内部以用于开启或封闭所述阀体的气体通道,所述阀板固定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分别设置于所述阀板上的相对两侧,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均与所述阀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总成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上述的排气辅助制动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凹槽,所述阀板的侧边嵌于所述凹槽中。
上述的排气辅助制动器,还包括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以连通所述阀板两侧的阀体空间。
上述的排气辅助制动器,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转动轴。
上述的排气辅助制动器,还包括一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设置于所述通气孔中,所述遮挡件与所述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遮挡件在活动行程上具有遮挡位置和回避位置;
在所述遮挡位置处,所述遮挡件堵住所述通气孔使其处于不导通状态;
在所述回避位置处,所述通气孔为导通状态。
上述的排气辅助制动器,所述遮挡件包括相连的支柱和弹性件,所述支柱的所述遮挡位置和所述回避位置均位于所述支柱受到的气体压力的方向上。
上述的排气辅助制动器,所述通气孔包括进气部、出气部以及连接所述进气部和出气部的连接部,所述支柱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内与所述出气部相连的部位。
上述的排气辅助制动器,所述支柱为圆柱,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辅助制动器,转动轴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设置于阀板上的相对两侧。这样,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两端就都只有一端限制于阀体或驱动总成上,而另一端均设置于阀板上,从而保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热膨胀时,两轴不会两端全部被堵死,处于阀板的一端具有一定的可伸长余量,由此降低了由于转动轴形变导致卡死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排气辅助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辅助制动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辅助制动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通气孔和遮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总成;2、阀体;21、气体通道;3、阀板;4、转动轴;41、主动轴;42、从动轴;5、通气孔;51、进气部;52、出气部;6、支柱;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1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模块
- 下一篇:一种激光全息数码透镜模具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