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滨锦葵风味酒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63463.1 申请日: 2014-09-12
公开(公告)号: CN104195016A 公开(公告)日: 2014-12-10
发明(设计)人: 孙晓如;钦佩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
主分类号: C12G3/04 分类号: C12G3/04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张铂
地址: 210093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海滨 锦葵 风味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滨锦葵茎秆的提取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锦葵科植物(Malvaceae)属于锦葵目,木本或草本,约有75属,1000-1500种,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其中锦葵属、蜀葵属、秋葵属和木槿属为庭园观赏植物 多数可做药用或蔬菜食用。如木槿(Hibiscus syriaeus)全株可入药,花可做蔬菜食用,又如蜀葵(Althaea rosea)全草可入药,清热止血。而药蜀葵(Althaea officinalis)俗名“Marsh mallow”,在欧美几乎是家喻户晓的食药兼用的植物,其花、叶可做色拉和茶,块根磨碎后可做可口的蛋白糖饼和煎炸后的美味佳肴,还兼有治疗咳嗽、上呼吸道炎症等药用价值。

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系锦葵科海滨锦葵属,其分类与锦葵科木槿属和锦葵科蜀葵属相近似,是一种耐盐性很强的多年生宿根植物,原产地美国。海滨锦葵的食用价值在欧美也早有记载:叶、花可做色拉生食,也可做汤菜,其块根的食用方法类似药蜀葵,可做蛋白糖饼等。(文献Puckhaber Lorraine S, Stipanovic Robert D, and Bost Georgia A. 2002. Analyses for Flavonoid Aglycones in Fresh and Preserved Hibiscus Flowers. Trends in new crops and new uses)。

1993年,由南京大学盐生植物研究室主任钦佩教授将其从美国特拉华大学引入我国,在大连、江苏、山东等省大面积种植,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

2004年南京大学钦佩教授与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合作,将海滨锦葵种子的植物油提炼加工成生物柴油获得成功。

申请号为20061088338.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深度开发海滨锦葵的方法,利用海滨锦葵块根的可溶性提取物和固体残渣,将海滨锦葵块状宿根收获-晾干-切成2-4cm的小块-经筛选除尘-再次粉碎成更细小的碎块-蒸汽蒸煮提取30-45分钟或微波蒸煮10分钟-送入过滤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液体经浓缩后作为优质添加剂用于保健食品、饲料生产,将固体残渣发酵后作为优质饲料。

申请号为201210242839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海滨锦葵块根在制酒中的应用,将海滨锦葵块根或者将海滨锦葵块根与食材或药材浸泡于酒浸泡于酒中,制得酒类饮品。

现有技术下,仅有对海滨锦葵块根的研究报道,但是对其它有效部位的研究几乎为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扩大海滨锦葵的利用率,对海滨锦葵茎秆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制备得到海滨锦葵茎秆的活性提取物,并在将其用于制酒的研究中发现其具有很好的风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滨锦葵风味酒,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1)将成熟的海滨锦葵茎杆清洗干燥后切割成小段,使用乙醇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黄褐色浸膏;

(2)    将步骤(1)制得的海滨锦葵茎秆的提取浸膏与一种或以上的炮制酒和/或调味剂进行勾兑。

上述海滨锦葵茎杆与乙醇的重量体积比为1:5-10(kg/L)。

上述海滨锦葵茎杆与乙醇的重量体积比为1:5-10(kg/L)。

优选提取次数为1-5次,更优选提取3次,每次1-5小时。

上述海滨锦葵茎秆的提取物可以作为风味调味剂用于制酒,优选的一种方式为将本发明所述海滨锦葵茎秆的提取物与一种或以上的调味酒和/或调味剂进行勾兑。进一步优选的调配比例为1g提取物与0.3-1L炮制酒进行勾兑。

上述炮制酒为常规用于浸泡食材或药材的纯粮白酒或黄酒,白酒可以为曲酒、白干、高粱酒、烧酒等,白酒的酒精度数为30-60度,或黄酒中的酒精度数为10-20度时,产品风味口感最好。

此外上述酒中还可以加入常规用于饮料或酒类的添加剂,如增味剂,甜味剂等等,优选蜂蜜、冰糖或食用香精。

本发明产品酒与使用海滨锦葵块根制得的酒相比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味。

申请人在对海滨锦葵茎秆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发现,茎秆提取物除了含有大量的黄酮和多糖成分,相对于块根提取物,茎秆提取物中含有独特的风味化学成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34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