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2081.4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4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韩相寿;尹春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万都 |
主分类号: | B60T13/12 | 分类号: | B60T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韩飘扬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平***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制动系统,特别涉及包括一压力缓冲装置的液压制动系统,从而在刹车中增加提供给轮缸的制动油压并且使得压力脉冲最小化。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上组装用于刹车的液压制动系统是有必要的,但是近些年来,用于获得更强和更稳定的刹车力的各种系统被推出。如液压制动系统的例子,防锁死制动系统(ABS)其可防止在刹车中车轮滑动,制动牵引力控制系统(BTCS)其在车辆快速启动时或快速加速时防止驱动轮滑动,车辆动态控制系统(VDC)其通过防锁死制动系统(ABS)和制动牵引力控制系统(BTCS)的结合以控制制动油压来稳定地保持车辆的运行状态,等等。
此种液压制动系统包括一用于产生制动所需压力的主缸,用于控制被传递到设置于车辆每一个车轮的车轮制动器一侧的制动液压的多个电磁阀,一用于临时储存油的低压蓄压器,用于抽吸临时储存在低压储压器中的油的一泵和一马达,一用于减少由泵抽吸的油的压力脉冲的孔口,一用于电子控制电磁阀和泵的驱动的电子控制装置(ECU),等等。一电磁阀的气门总成,蓄压器,泵,马达等被紧密地设置在一铝制的液压块(调制器块)内,电子控制装置(ECU)包括一具有电磁阀的线圈组和电路板的电子控制装置壳体,从而将电子控制装置的壳体连接到液压液压块上。
此种液压制动系统包括两个用于分别控制两个车轮的液压回路,由此控制提供给每个车轮的液压。
然而,当在泵的排出口一侧所提供的孔口处增加的制动压力被减少时,通过泵的驱动而发生突然的压力脉冲,但是为了减少阻尼这是在调整的流道的横截面的一个结构内实现的,并且因此有一个完全减少压力脉冲的限制。
另外,同样的另外一个减少压力脉冲的方法,就是可以增加多个泵的活塞,但是这需要增加马达的整体性能,整体重量和模块的数量等等,其导致增加制造成本。当由泵驱动而使得不断地产生压力脉冲的峰值,这可能会引起制动系统的运行噪声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连接两个液压回路的流道中提供一用于减少压力脉冲的压力缓冲装置。
所述压力缓冲装置将设在每一液压回路中的泵的出口侧相互连接,从而使得从所述泵排出的油压受到抑制。在此种情况下,如图1和2所示,所述压力缓冲装置在其中心设有一个活塞2,在其两端设有弹簧3,从而当活塞2依据油压在向两侧移动时,压力脉冲就会减小。
特别地,压力缓冲装置1包括活塞2容置于其内的外壳5两侧的两个油压孔4,和连接于每一液压回路6A和6B的主流道7a的两个油压孔4。此处,当油压被传输到任何一个油压孔4时,所述压力脉冲通过推动所述活塞2而减小。
另外,根据活塞2的运动,为了防止被排出的油压通过油压孔4回流,在每一主流道7a处设置有止回阀8。
然而,此种压力缓冲装置1借由活塞2而具有一压力脉冲缩小效应,但是当油经由每一液压回路6A和6B以及一主流道7a而流入或流出压力缓冲装置1时,其存在一个油的流动性减小问题。也就是说,油经由每一液压回路6A和6B的主流道7a而如图2中箭头A和A’以及箭头B和B’所示的方向流入和流出压力缓冲装置,从而油的流动性减小。
同时,用于防止油的回流的止回阀8应该被分别地设置在主流道7a内,并且因此装配时间和成本提升并且由于有限的安装空间而很难具有较高设计灵活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具有压力缓冲装置的液压制动系统,其内分别设置的流入和流出流道以改进油的流动性,同时在压力缓冲装置中设置止回阀以及设置了处置空间以实现高设计灵活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部分地被阐述,以及部分地,将在说明书中显而易见,或由发明的实践中所了解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在具有其内形成有用于分别地控制将油压传输至两个车轮的第一和第二液压回路的液压块的液压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流入流道,由设置在每一液压回路的主流道内的泵排出的油压通过第一和第二流道流入,以及第一和第二流出流道,形成于液压块中,流入油压通过第一和第二流出流道被排出;以及一压力缓冲装置,其组装在连接每一液压回路的主流道的液压块的一流道内,从而抑制每一泵内的液压排放,其中所述液压缓冲装置包括一止回阀,该止回阀连通每一液压回路的流入和流出流道并且防止油压从流出流道回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万都,未经株式会社万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2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