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轮式柴油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4784.0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3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伊双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B53/00 | 分类号: | F02B53/00;F02B55/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周小芹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柴油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特别是一种齿轮式柴油发动机。
背景技术
内燃机被广泛使用于汽车、船舶、机械等多个领域,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具有高压缩比,高燃油效率,结构简单等优点,但也有自身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噪音大:
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有着更高的压缩比,因而具有更高的燃油效率,但柴油机工作时缸内最高压力较之同等功率的汽油机要高的多,在每个冲程结束时的冲力较大,因而其工作噪音也较大。
(2)自重大机体笨重:
由于柴油机气缸内压力较高,机件受力大,刚度和强度要求较高。因此,与同功率的汽油机相比,其体积和质量都较大。
(3)制造工艺要求高加工难度大:
柴油机的有些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较高,特别是柴油机的喷油泵和喷油器的精度要求更高,加工比较困难,使制造成本比汽油机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齿轮式柴油发动机,使该发动机运行平稳,自重减小,制造难度下降。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轮式柴油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箱、位于发动机箱内的转子式活塞球、转子式气缸、位于发动机箱外侧的传动齿轮组、气体增压装置,所述的转子式活塞球、转子式气缸之间相互啮合,该转子式活塞球、转子式气缸分别通过齿轮轴安装在发动机箱内,两根齿轮轴的一端还分别伸出发动机箱外与传动齿轮组连接;所述的气体增压装置安装在发动机箱的外侧;所述的发动机箱上还分别安装有连通转子式气缸的燃气排气管、燃油输送管、进气管,其中进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的气体增压装置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转子式活塞球包括活塞中轴套、四根连杆、四个活塞球,所述的四个活塞球分别一一固定在四根连杆的顶端,四根连杆的底端分别均匀固定在活塞中轴套的圆周上,活塞中轴套安装在齿轮轴上;所述的活塞球顶部还设有燃油喷射孔,且活塞球、连杆、活塞中轴孔之间均设有贯通的油路;所述的转子式气缸包括环形气缸 体、四个气缸筒、气缸中轴套,所述的气缸中轴套安装在齿轮轴上,所述的四个气缸筒一端分别均匀固定在气缸中轴套的圆周上,四个气缸筒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环形气缸体内侧圆周上,且该四个气缸筒与环形气缸体之间相互连通,环形气缸体还在对应每个气缸筒位置的外侧各设有一个气缸口;所述的活塞球通过该气缸口进入气缸筒内并与气缸筒内壁紧密配合。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发动机箱由发动机箱A、发动机箱B连接而成,所述的燃气排气管安装在发动机箱A上,燃油输送管、进气管分别安装在发动机箱B上;所述的传动齿轮组包括齿轮a、齿轮b;所述的齿轮轴包括齿轮轴a、齿轮轴b;所述的转子式活塞球通过齿轮轴a、转子式气缸通过齿轮轴b分别安装在发动机箱A内侧,所述齿轮轴a的一端伸出发动机箱A外与齿轮a连接,齿轮轴b的一端伸出发动机箱A外与齿轮b连接;所述的发动机箱B内侧上分别固定有齿轮轴套和进气轴套,发动机箱B外侧上还在对应进气轴套的位置设有连通进气轴套的进气孔,所述的齿轮轴套与齿轮轴a相连接,所述的进气轴套与转子式气缸的气缸中轴套相对应;所述的进气孔与进气管的出气端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气体增压装置包括飞轮外罩A、飞轮外罩B、飞轮、飞轮支架,所述的飞轮支架套在齿轮b外并固定在发动机箱A上,所述的飞轮外罩B穿过齿轮轴b的端部并通过飞轮支架上,所述的飞轮安装在齿轮轴b的端部上,且飞轮外周设有用于鼓风的叶片,所述的飞轮外罩A将飞轮罩住并与飞轮外罩B紧固连接;所述的飞轮外罩A、飞轮外罩B上设有与进气管的进气端相连接的出风口。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之齿轮式柴油发动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运行平稳:
由于本发明之齿轮式柴油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箱、转子式活塞球、转子式气缸、传动齿轮组、气体增压装置,其中转子式活塞球和转子式气缸以类似齿轮啮合的方式组装而成,转子式活塞球和转子式气缸以相互啮合的方式带动各自的齿轮轴进行旋转,各自的齿轮轴又可以带动发动机箱另一侧的传动齿轮组以齿轮啮合的关系进行旋转。在转子式活塞球和转子式气缸不断啮合、分离的过程中实现发动机吸气、压缩、爆发、排气四个冲程的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通过气体增压装置实现进气管端口的进气增压,增压后的空气沿着进气管进入、处于排气冲程的转子式气缸中,将气缸内的燃气吹出,燃气沿着密闭的发动机机箱到达燃气排气管,最后排出发动机。因此,本发明的运行比较平稳。
2.制造难度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未经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47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