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传输离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1973.7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7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宇;邢子义;徐军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中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0638 | 分类号: | F16D25/0638;F16D27/04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李增发 |
地址: | 2657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传输 离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旋转的主动动力根据需要向从动终端传递与否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气压的变动实现动力传递的动力传输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公布号为CN10299666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动力传输离合器,其主动盘与壳体之间通过凹凸环结构嵌套滑动连接从而在主动盘和壳体之间构成环状腔体,通过向该环状腔体内施加压缩空气,推动主动盘克服弹簧力压紧从动轴套中镶嵌的移动摩擦块,使得主动盘、从动轴套、飞轮三者之间通过移动摩擦块相互贴合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动力源的传递。但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对于扭矩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动力传递是可行的,但对于所传递的扭矩很大例如汽车发动机的扭矩传递于汽车变速箱的情况下,主动盘、从动轴套、飞轮三者之间可能出现相对周向转动即打滑的现象发生,造成动力传递不足,同时将很快发热磨损;另一方面动力传递依赖于环状腔体内气压的持续供给,若气源、气路任何一处发生故障将导致抛锚现象的发生,导致可靠性降低,即使没有这种故障情况的发生,也会带来无谓的能量消耗。
另一篇申请公布号为CN 102365472 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离合器,其发明目的是能够不增加内离合器片以及外离合器片的个数而增大离合器容量,便可得到足够大的离合力,从而解决了前述第一个专利申请动力传递不足的问题,但由于该电磁离合器通过基于电枢的移动而相互摩擦卡合的第一离合器片以及第二离合器片,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这意味着与前述第一个发明申请类似,也存在着动力传递依赖于电枢电力的持续供给,若电源、电路任何一处发生故障将导致抛锚现象的发生,导致可靠性降低,即使没有这种故障情况的发生,但是如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动力传递是常态、而动力阻断是随机的和不确定的,所持续的期间远小于动力传递的期间,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同样会带来无谓的能量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动力正常传递时无需施加外力、动力阻断时才施加气压或液压的动力传输离合装置。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动力传输离合装置,包括阶梯轴13,该阶梯轴13的轴径依次减缩成至少三段:最小轴径段131、较小轴径段132、较大轴径段133,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阶梯轴的最小轴径段131上紧靠其轴肩处套接限位盘3、通过滚珠轴承18分别枢接转筒2及齿轮1,齿轮1又与转筒2的底壁外侧固结,转筒2的侧壁向较小轴径段132延伸至接近其轴肩处,所述限位盘3置于转筒2的侧壁形成的空腔内并与转筒2的底壁内侧间隙相对;所述转筒2的侧壁内侧上通过滑键依次套接压盘10、挡圈8和N个外摩擦片6,N≥2,压盘10靠近较大轴径段133的一侧盘面包含处于不同平面的两个盘面:第一盘面101和第二盘面102,压盘10的另一侧盘面和挡圈8之间设置弹簧9;
所述阶梯轴的较小轴径段132上依次设置紧靠其轴肩处的推力滚针轴承14、套接其上的凸轮盘12、通过其上的滑键套接的凸轮压盘17和N-1个内摩擦片7,所述推力滚针轴承14的滚针与凸轮盘12的一侧盘面配合,凸轮盘12的另一侧带有处于不同平面的两个盘面:外盘面122和内盘面121;外盘面122与第二盘面102相对,内盘面121与凸轮压盘17的左盘面171通过以小输入力获得大输出力的增力机构卡合,凸轮压盘17的右盘面172与外摩擦片6的摩擦面相对,内摩擦片7间隔设置在外摩擦片6之间;
所述阶梯轴的较大轴径段133上枢接壳体5,壳体5内设置环状腔体,环状腔体与环状活塞11配合并带有设置在壳体5上与其连通的气/液口,环状活塞11面向较小轴径段132的盘面上固设推力滚珠轴承16,推力滚珠轴承16的滚珠与压盘10的第一盘面101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多个摩擦片进行面接触,可以传递较大的扭矩,另一方面动力传递依赖于环状腔体内气压或液压压力的持续供给或依赖于电枢电力的持续供给,当气源、气路或电源、电路或液压源、液压管路任何一处发生故障都不会导致抛锚现象的发生,可靠性高,能量消耗小。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5的侧壁向较小轴径段132延伸并间隙包容转筒2的侧壁,环状腔体设置在壳体5的底壁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增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内盘面121和左盘面171上、位置相应、中部渐深的凹槽,凹槽内设置的钢球15。
所述的增力机构还可以是包括设置在内盘面121和左盘面171上相互交错的嵌牙。
作为优选,所述的右盘面172和与之靠近的内摩擦片7之间、相邻的内摩擦片7之间、限位盘3和与之靠近的内摩擦片7之间设置复位弹簧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中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龙口中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9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