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舰艇壳体除垢和探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6831.1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5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雷开卓;张勇;梁为;张群飞;陈建峰;傅增祥;屈健康;樊志博;方益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59/04 | 分类号: | B63B59/04;G01N29/0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艇 壳体 除垢 探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工程装备,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水下等离子体强声脉冲对舰艇壳体进行除垢和探伤的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船只吃水线下常附着大量海洋生物,海洋生物附着后,舰船底粗糙并增重,增加摩擦阻力,航速降低,燃料消耗提高;堵塞海水管道和海底阀门;产生妨碍声呐工作的噪音,降低声呐性能;促进腐蚀,使木船被船蛆或蛀木虱钻孔。这类生物若固着在舰艇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繁殖数量会愈来愈多,面积不断增大,甚至盖满舰艇的整个水下部分,这样污着生物会增加舰船自重和航行的阻力,引起航速降低和燃料消耗增加,并缩小舰艇活动范围,严重影响舰船的航行特性和作战性能。根据对397艘受到生物污损船只的调查结果,船速平均下降5%的占80%以上,最严重的船速下降可达25%。并且会使舰艇产生更大的航行噪音,更容易暴露目标而被敌方发现。因此,舰艇要不定期进坞,清洗水下部分,除去附着生物。同时,当海洋生物附着在船底时,会随着这些污损生物的生长而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大大加速了船底钢板的腐蚀,降低舰艇壳体和水下装备的使用寿命。例如,非触发性水雷若附着大量海洋生物,会造成引信失效;水雷加重而下沉,改变了原来的定深标准。
在传统的清洗作业中,日本、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70年代以前主要采用化学方法清洗,自70年代末开始发展无污染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和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清洗。我国的清洗行业多年来一直处于化学和手工清洗的落后状态,据估计,我国工业清洗目前80%是用化学方法。无论是化学清洗还是人工清洗都存在着清洗成本高、效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工业及民用清洗要求。并且国内还存在着修船期长、船坞不足的问题,同时船坞清刷还增加了船舶的非营运时间和燃油消耗。据测算,我国远洋及沿海船舶行业一年燃油消耗量一千万吨以上,按水下清洗可节省6%的燃油来计算,性能优良的水下附着生物无污染清除系统每年可节约2亿元以上燃油消耗。
在传统的探伤监测作业中,国外主要用水下超声检测法来检测船体及钢结构海上平台的腐蚀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进行水下超声探伤时,一般至少由2名工人组成一个检查小组,其中一位是潜水员(水下操作者),其任务是确定适当的检查部位,作表面准备(出去表面附着物质),并操作探头的获得需用的回波信号;另一位是水上检查员,其职责是校准检测系统,分析解释得到的信号,指导潜水员操纵探头等。该探伤检修方法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国内造船厂及船舶维修中心均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船体的腐蚀状况,这种方法对于表面完好、无涂层的构件是适用的,但从检测船体腐蚀的角度,超声测厚方法不能直观、准确地反映船体腐蚀的基本状况,且超声测厚仪目前仍以手工操作为主,检测结果受人为影响的因素较多,而且检测速度太慢。因此,开展新型、高效、经济的舰艇及水下装备附着生物无污染清除系统和探伤监测系统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和巨大的民用价值和推广市场。
专利“海洋附着生物清除装置”(专利号为01278370.6)发明的装置为漂浮的机架,可以随时清除附着在海上设施的生物,但是其结构复杂,可靠性低,而且喷酸管喷出的酸液还可能对设施及舰艇产生腐蚀作用,很不环保。专利“海洋船舶除生物污染的电化学方法”(专利号为200610016914.2)提出了一种以船体为阴极,以金属钛或石墨为阳极,利用脉冲电源在两极之间产生的脉冲电流对海洋生物进行清除的方法,其缺点在于每次只能对船体局部进行清理,机动性差,且电流强度小,清除效果不够彻底。而且上述专利均不具备对舰艇壳体的探伤功能。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个除垢和探伤系统,该系统利用水下等离子体电声转换原理在一定距离处形成高强度强声冲击波,对舰艇壳体表面的附着生物进行清理,再利用高压射流清洗原理对松动的附着物进行清理,然后利用超声探伤监测原理对舰艇壳体表面进行探伤并检测除垢效果,实现对舰艇壳体除垢和探伤等维护作业。该系统机动灵活,除垢探伤同步完成,作业效率高,除垢效果好。
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舰艇壳体除垢和探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系统、控制系统、充电系统、储能系统、等离子冲击波产生机构、探伤监测系统、表面清刷机构、吸附行走机器人;供电系统为控制系统、充电系统提供能量;等离子冲击波产生机构、表面清刷机构及探伤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安装在吸附行走机器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68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