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4060.6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8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林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522 | 分类号: | H01L23/5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双层 多层 插入 砷化镓 芯片 背面 金属 结构 | ||
1.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其特征是包括A金属层(1)上是A金属扩散阻挡层(2);A金属扩散阻挡层(2)上是B金属层(3);B金属层(3)上是B金属扩散阻挡层(4);B金属扩散阻挡层(4)上是C金属层(5);C金属层(5)上是接触金属层(6);接触金属层(6)上是衬底(7);衬底(7)上提供的是正面图形(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A金属层(1)为Au层,或是其他用作与芯片焊料配合的AuSn合金、AuTi合金、Cu,其厚度由与焊料烧结时最佳工艺厚度为100~10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A金属扩散阻挡层(2)由多层或单层金属/合金复合而成,其微观层数、每层组分、厚度随具体器件需求中所需阻挡的扩散金属/合金而调整,扩散金属指自于芯片装备时的焊料或A金属层(1)或B金属层(3),对于常规的砷化镓背金扩散机制,A金属扩散阻挡层(2)采用Ti、Ni、W、WTi、WTiN、Pt金属/合金的单层或多层复合设计,总厚度30~500nm,优选厚度为300nm,子层厚度为10~5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B金属层(3)为Au层,或是Cu,Al,Pd,Pt,厚度500~500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B金属扩散阻挡层(4),采用与A金属扩散阻挡层(2)一样的或不一样设计,B金属扩散阻挡层(4)总厚度30~500nm,子层厚度为10~50nm;所述的采用与A金属扩散阻挡层(2)不一样的设计是根据扩散金属的扩散能力,增加或减少对应的阻挡金属子层的厚度或种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C金属层(5)为Au层,或是Cu,Al,Pd,Pt,厚度500~6000n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接触金属层(6)为AuGe合金,或是Au/Ge多层金属层,所采用的金属/合金包括Ti、TiAu、TiAl,Pd、Ge、Ni。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衬底(7),为砷化镓衬底,或是Si、Ge、GaN、SiC、蓝宝石衬底。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正面图形(8),包括外延层、器件图形、电路图形,涵盖半导体工艺的MOS、HEMT、LED、太阳电池类型的器件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或多层插入层的砷化镓芯片背面金属的结构,其特征是应用于背面金属烧结时的扩散控制,但不仅限于背面金属层,同样应用于一些非常规芯片中的非背面金属烧结层,如一些特殊芯片封装后用于烧结的正面电极层也可采用本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40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