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8710.3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2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田所亮;川田真市;山中淳史;根本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4 | 分类号: | F01L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蕴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气门 正时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双方的开闭正时(气门正时)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一般公知通过油压变更凸轮轴相对于链轮的相对旋转相位的气门正时控制系统,近年来提供了一种气门正时控制系统,通过减速机构将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凸轮轴,由此,通过变更凸轮轴相对于从曲轴被传递旋转力来的链轮的相对旋转相位,来控制进气门或排气门的气门正时。
例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气门正时控制系统是在进气侧凸轮轴和排气侧凸轮轴双方分别设置有被电动马达驱动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07398号公报
在所述公报记载的气门正时控制系统中,如上所述,在进气侧凸轮轴和排气侧凸轮轴双方设置有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但所述进气侧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在内燃机起动后任意的运转区域中都频繁地工作,而排气侧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除了在内燃机的例如中转速区域以外都保持气门正时(相位)的情况较多。
因此,在进气侧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中,要求提高气门正时的工作响应性,而在排气侧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中,要求提高相位保持性。
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气门正时控制系统采用了进气侧和排气侧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减速机构相同的结构。由此,要使工作响应性优先时,相位保持性恶化,相反地,要使相位保持性优先时,工作响应性恶化,存在这样相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同时实现进气侧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工作响应性和排气侧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相位保持性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系统。
本申请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进气侧和排气侧的各个电动式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具有:被通电而输出旋转力的电动马达;减速机构,对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进行减速来变更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气门正时,所述进气侧电动式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减速机构的摩擦形成得比所述排气侧电动式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减速机构的摩擦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满足进气侧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工作响应性和排气侧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相位保持性双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气门正时控制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关键部位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方向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进气侧VTC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3的D-D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气侧VTC的纵剖视图。
图9是沿图8的E-E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的F-F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进气侧VTC和排气侧VTC的摩擦的不同点的特性图。
图12是表示气门正时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关键部位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进气侧和排气侧的各电动马达的齿槽扭矩的不同点的特性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01…缸盖
02…进气侧凸轮轴
03…排气侧凸轮轴
04…进气侧VTC
05…排气侧VTC
1…链轮
2…凸轮轴
4…相位变更机构
5…壳体
8…减速机构
9…从动部件
12…电动马达
13…马达输出轴
19…内齿构成部
70…驱动侧旋转体
71…相位变更机构
72…电动马达
72a…马达输出轴
74…行星齿轮机构(减速机构)
75…链轮
80…齿轮部件
81、82…齿轮部
89…行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87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挤出机自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工字隐藏式电池的电动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