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孔单片黑木耳菌种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04033.3 申请日: 2014-01-06
公开(公告)号: CN103725618A 公开(公告)日: 2014-04-16
发明(设计)人: 戴肖东;张介驰;张丕奇;韩增华;孔祥辉;马庆芳;马银鹏;刘佳宁;王玉文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12R1/645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代理人: 荣玲
地址: 150010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小孔 单片 黑木耳 菌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株黑木耳菌种。

背景技术

东北地区为我国黑木耳的主产区,仅黑龙江省黑木耳总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随着黑木耳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栽培方式和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栽培方式逐渐由大口、大朵出耳转向小孔、单片出耳,小孔出耳方式促进了子实体形成单片,能够极大提高黑木耳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但是,特定的黑木耳品种是小孔出耳形成单片的先决条件,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黑木耳菌种多数性状不适应小孔出耳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小孔出耳不形成单片或单片率低(低于50%),子实体筋脉多、形态差,产量(平均产量35g~40g/袋)低于大口出耳。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生产中使用的黑木耳菌种存在着小孔出耳不易形成单片、产量低、品质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株适于东北地区小孔单片栽培的黑木耳菌种黑威15号(HW15)。

本发明的小孔单片黑木耳菌种是黑木耳菌种黑威15号(HW15),属于黑木耳属(auricularia auricula),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3年11月27日,保藏编号为CGMCC8553。

黑威15号菌种在PDA培养基上菌丝体呈匍匐状,菌丝较浓密,边缘整齐、分支明显。子实体为单片单生,小孔出耳单片率达到90%以上,耳片大小适中,无根,呈碗状或贝壳状,干耳背面灰色,腹面黑色、有光泽,正反面颜色差别大,耳片边缘圆整、背面筋脉不明显;干耳泡发率达到1:15~1:18。

黑威15号(HW15)经人工栽培驯化,并与东北地区生产中常用的黑木耳菌种进行品种比较,确定黑威15号与现有品种的区别性及特有的优良性状;且在不同地区进行区域栽培试验,确定黑威15号对东北地区气候的适应性及性状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小孔单片黑木耳菌种的DNA(ISSR)指纹多态性分析结果为,黑威15号共扩增出7条带,分子量分别为:2111bp,1346bp,1091bp,901bp,795bp,696bp,489bp。带型和数量与黑龙江黑木耳生产中常用的品种差异很大。用NTsys_2.02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如图4所示,27株木耳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97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63处将供试样本分为两大类群,27株木耳菌种同源关系较远,可判定为不同的木耳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86处,黑威15号与981划为一类,但二者遗传距离较大,在子实体形态、生育期等农艺性状方面具有较大差别。因而,可以判定黑威15号是不同于现有品种的新种。

黑威15号菌种为中熟品种,采用目前东北地区普遍的小孔出耳管理方法进行栽培,刺孔后10~12天现耳芽。生长周期较现有品种提前7~10天;出芽整齐,出耳率达到95%以上,子实体易形成单片,单片率90%以上。适合于东北地区春秋两季栽培。

黑威15号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培养基制作:按质量百分比称取85%的阔叶杂木屑、8%的米糠、5%的麸皮、1%的豆粉、0.5%的石膏和0.5%的石灰,然后用水混合,使含水量60%~65%,即得培养基湿料;栽培种采用16.5cm×33cm规格的贴壁好的聚乙烯薄型菌袋,每袋装培养基湿料1.0~1.1kg,19cm~20cm高,采用插棒封口。

2、灭菌与接种:栽培种采用常压湿热灭菌(100℃下灭菌8h);每瓶原种接40~50个栽培菌袋。

3、培养条件:室内养菌,室温20~25℃,空气相对湿度50%~55%,室内避光,通风良好;菌丝长满袋后,并给予适当的散射光照;栽培种培养期控制在40~50天。

4、割口: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利用开口机械进行刺孔,孔型为“O”形或者“Y”形,孔径0.4~0.5cm,孔深0.5~1.0cm,每袋刺孔100~160个。可采用不同的刺孔方式和孔的大小来控制木耳的耳片大小和耳片的数量

5、催耳:开口后的菌袋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催芽,温度控制在20℃以下,湿度应控制在80%以上。待耳芽出齐并长至1~2cm后分床,分床时袋间距12cm即可。

6、出耳管理:将催好芽的菌袋,分散摆放到菌床上,采用室外“全光”的开放式出耳,采取微喷给水,干湿交替,浇水时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不浇水时空气相对湿度在70%~85%。

7、采收:当耳片充分舒展、根收缩、色泽转淡长至八成熟,约3~4cm时要及时采摘,控制好耳型和厚度。可采收4~5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40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