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车载智能终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3757.1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1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芳;李克文;高立克;俞小勇;祝文姬;吴智丁;薛晨;吴剑豪;李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L15/40 | 分类号: | B60L15/4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王素娥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车载 智能 终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汽车车载智能终端装置,实现对电动汽车运行位置及车载电池装置的远程监测、控制,内嵌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控中心后台交互,便于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车辆信息、动力电池信息及故障信息等,保证电动汽车可靠运行。
背景技术
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电动汽车应用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电动汽车推广进程并不迅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安全性,在使用的安全性得不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用户数量难以增加。
基于电动汽车处于发展阶段的现状,投产的电动汽车常出现较多的故障,对于用户来说,电动汽车性能、动力情况、经济性、故障处理等情况是其最为关心的。车载智能终端可实现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参数及其位置信息,并上传至监控管理中心,同时可接收控制中心下发的充电站位置信息及最佳充电线路信息。一方面保证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另一方面为实现电动汽车在受控状态下电动汽车用户需求信息、车辆信息与电网状态信息、计量计费信息之间良好互动提供基础工具。
在电动汽车的研制和示范运营阶段,为方便对车辆进行调试,积累运营经验,提供电动汽车的性能,有必要对电动汽车进行远程监控。
电动汽车车载智能终端可实现电动汽车正常工作的前提是具有充足的电能,故及时为车载动力电池补充电能成为关键。利用GPS定位技术,采用无 线GPRS通信技术,实现电动汽车电池电量低的情况下,通过与电动汽车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管理中心通信和互动,实现驾驶员安全驾驶电动汽车目标。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车载智能终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智能终端装置,该装置由主控制处理器模块、USB扩展模块、串口转换模块、GPS模块、CDMA/GPRS/WCDMA/3G无线网络通讯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标准接口键盘模块、USB接口键盘模块、液晶显示器模块、串口调试模块、视频模块和音频模块组成。该装置通过串口转换模块与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管理BMS系统的CAN总线接口相连,实现数据传输。
1.所述主控制处理器模块设有Ⅰ、Ⅱ、Ⅲ、Ⅳ、Ⅴ、Ⅵ、Ⅶ接口,其中:Ⅰ接口为RS232串口,Ⅱ接口为RS232/RS485串口,Ⅴ接口为主控制处理器模块的第一USB接口,Ⅶ接口为主控制处理器模块的第二USB接口,Ⅲ接口为以太网口,Ⅵ接口为数字视频信号接口,Ⅳ接口为标准键盘接口。
2.所述USB扩展模块将主控制处理器模块1的Ⅶ接口扩展至Ⅷ、Ⅸ、Ⅹ、Ⅺ、Ⅻ接口,其中:Ⅷ接口为USB扩展模块的第一USB接口、Ⅸ接口为USB扩展模块的第二USB接口、Ⅹ接口为USB扩展模块的第三USB接口、Ⅺ接口为USB扩展模块的第四USB接口、Ⅻ接口为USB扩展模块的第五USB接口。
3.各部件的连接关系:
所述串口调试模块与主控制处理器模块的RS232串口相连。
所述串口转换模块一侧与主控制处理器模块的RS232/RS485串口相连,另一侧与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管理BMS系统的CAN总线数据相连。
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与主控制处理器模块的以太网口相连。
所述标准键盘模块与主控制处理器模块的标准键盘接口相连。
所述USB接口键盘模块与主控制处理器模块的第一USB接口相连。
所述液晶显示模块与主控制处理器模块的数字视频信号接口相连。
所述GPS模块与USB扩展模块扩展后的第一USB接口相连。
CDMA/GPRS/WCDMA/3G无线网络通讯模块与USB扩展模块扩展后的第二USB接口相连。
音频模块与USB扩展模块扩展后的第三USB接口相连。
视频模块与USB扩展模块扩展后的第四USB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的优点有:
1.实现与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从单一的信息采集功能变为可与电网信息进行交互的终端,不仅可上传数据,也可接收指令,为用户安全可靠使用电动汽车提供基本保障。
2.与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除数据外还可传输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的信息,克服终端主板对各外设的功耗限制,实现多种形式的信息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37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座椅
- 下一篇:电动汽车安全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