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极管引线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1884.8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金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华越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1/4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5 | 代理人: | 白家驹 |
地址: | 3171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极管 引线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电子分立元件,特别是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是运用于集成电路、三极管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键合点)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主要是供给下游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用于半导体的封装,并包含在半导体中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消费电子产品、汽车电子、显示屏、电子照明设备等。引线框架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热匹配,一定强度、耐热性和耐氧化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
现有的三极管引线框架的框架单元包括芯片功能部与三个管脚,三个管脚包括侧边管脚与中间管脚,中间管脚连接芯片功能部,在其正反表面采用双面电镀层结构,严重影响了引线框架和塑封料之间的结合力与密封强度,从而影响了引线框架的质量,同时增加了电镀液的排放量,污染了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三极管引线框架无法满足其封装要求,且污染了环境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框架单元,相邻的框架单元的中部、底部分别通过中筋、底筋连接,所述框架单元包括上部的芯片功能部、位于芯片功能部下方的三个管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单元正面有一通过连续电镀轮式点镀的电镀层。
所述三个管脚包括左侧管脚、中间管脚与右侧管脚,所述左侧管脚、中间管脚的上部与所述的芯片功能部相分离,所述右侧管脚与左侧管脚、中间管脚之间通过中筋以及底筋连接,所述右侧管脚与所述的芯片功能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三极管引线框架只在其正面进行电镀,减少了电镀区域面积,其背面表面并没有电镀层,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同时,大面积的减少了金属电镀层,减少了材料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电镀时带来的环境污染,且不影响三极管引线框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极管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为框架单元; 2为芯片功能部;
3为左侧管脚; 4为中间管脚;
5为右侧管脚; 6为中筋;
7为底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框架单元1,相邻的框架单元1的中部、底部分别通过中筋6、底筋7连接,所述框架单元1包括上部的芯片功能部2、位于芯片功能部2下方的三个管脚,所述框架单元1正面有一通过连续电镀轮式点镀的电镀层。
所述三个管脚包括左侧管脚3、中间管脚4与右侧管脚5,所述左侧管脚3、中间管脚4的上部与所述的芯片功能部2相分离,所述右侧管脚5与左侧管脚3、中间管脚4之间通过中筋6以及底筋7连接,所述右侧管脚5与所述的芯片功能部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三极管引线框架生产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运用高速自动冲床进行冲压——全自动选择性连续电镀进行表面处理——切断。
本实用新型的三极管引线框架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原材料安装—原材料校平—高速冲裁—引线框架收盘—高速连续镀(镀前准备—放料—超声波脱脂—阴极去油-阳极电解除油—水洗——活化一预镀铜—吸水—水洗—镀镍—吸水—水洗—烘箱收料)—架料—整平—送料—切断—整平—检验—检测包装—产品入库。
所需电镀的电镀面朝向喷镀轮,背面被掩蔽模带压住。喷镀轮上在框架需点镀的位置开孔,镀液就从开孔处被高速喷到框架表面,工件随着喷镀轮的转动而移动,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在局部区域被镀上。这样既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一致性,产品质量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三极管引线框架结构简单,电镀层能够保证三极管引线框架的使用质量,同时减少了电镀液的使用,降低了电镀液的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华越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华越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18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水手机套
- 下一篇:气控式烟感探头检测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