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差速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4233.8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邓福敏;胡胜利;缪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40 | 分类号: | F16H48/4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帅玲 |
地址: | 44105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速器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用的差速器一般为带减磨垫片的行星齿轮差速器,其装配工艺复杂,需要专用的减磨垫片,而减磨垫片易磨损,需要定期更换,成本高,更换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壳体,以提高差速器壳体内腔与行星齿轮及半轴齿轮的接触区的耐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差速器右壳和差速器左壳,其特征在于:差速器右壳和差速器左壳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十字轴位于差速器右壳和差速器左壳的结合处,差速器右壳和差速器左壳的内腔与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直接接触,差速器右壳和差速器左壳与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直接接触的接触区域为进行感应淬火处理的接触区域,接触区域也可以为进行渗碳淬火处理的接触区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壳体与行星齿轮、半轴齿轮接触面不需要减磨垫片,差速器齿轮直接与壳体内表面接触,减少了零件数量,装配方便快捷,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差速器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差速器壳体采用合件加工的形式,十字轴5位于差速器右壳1和差速器左壳2合件结合处,差速器右壳1和差速器左壳2通过连接螺栓6进行连接。差速器右壳1和差速器左壳2的内腔与行星齿轮3、半轴齿轮7的接触区域4为进行感应淬火处理的接触区域4,接触区域4也可以为进行渗碳淬火处理的区域,取消减磨垫片,行星齿轮3、半轴齿轮7与差速器右壳1和差速器左壳2直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对差速器左壳体2和差速器右壳1(一般采用QT550)的内腔与行星齿轮3、半轴齿轮7的接触区域进行感应淬火处理或渗碳淬火处理,接触区域4的表面硬度及抗磨损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取消了减磨垫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易损件,提高了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4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