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温拌沥青混合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6519.1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9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义;黄婉利;韩青英;罗望群;梁亚军;沈家永;董德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K5/17;C04B2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婉婉;张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混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
背景技术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拌和及碾压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沥青混合料之间的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以及摊铺温度大大降低,同时又具有不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目前温拌沥青混合料实现温拌的技术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沥青降粘技术,也就是在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添加低熔点的有机添加剂。常用的有机添加剂主要包括合成蜡和低分子量酯类化合物,如费托合成蜡。由该技术得到的产品能够降低沥青高温粘度,增大60℃粘度,不仅达到降低拌和及摊铺温度的效果,还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但是,费托蜡是一种塑性材料,容易使沥青脆化引起低温裂缝,导致水损害风险增加;并且,出料温度为120℃时有沥青剥离现象,导致间接抗拉强度(即,TSR)性能降低;另外,由于其冻融劈裂强度比也较小,还需要采取抗剥落等措施。
另一类是泡沫沥青法,该方法采用机械发泡和材料发泡技术,通过在沥青中引进一定量的水,当拌和温度超过水的沸点时,水就会蒸发使沥青发泡,显著提高沥青的表面积,提高其低温和易性,使集料得到很好的裹覆,进而使其拌和温度低于一般的热拌工艺。但是,该技术不仅需要对现有的拌合楼进行改造,而且由于在发泡过程中直接引入了水,对水损害的长期影响还不确定。
再一类技术是化学添加剂法,该技术路线的特点是:在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少量的表面活性添加剂和水,与沥青在拌合过程中共同作用,借助拌合的强大分散能力实现彼此交织。表面活性剂富集于水和沥青的界面,三者共同作用,暂时性在胶结料内部形成较稳定的结构性水膜。由于水膜润滑作用不受温度影响,温度下降时,水膜润滑作用能够很大程度抵消沥青粘度增大的作用,从而实现温拌。但是,由于水膜的存在影响了沥青混合料的初期强度,且在拌和楼添加表面活性剂时,计量、操作和检测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该沥青组合物作为沥青胶结料与集料拌和时能够实现温拌,并且无需对现有的拌合楼进行改造。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沥青组合物,该沥青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沥青以及至少一种温拌添加剂,所述沥青组合物基本不含水,所述温拌添加剂选自式I所示的化合物,
式I中,R1为C2-C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和R3相同或不同,各自为C1-C5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沥青,所述温拌添加剂的总量为0.1-2重量份。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沥青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至少一种沥青与至少一种温拌添加剂混合。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沥青组合物作为沥青胶结料在制备温拌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该温拌沥青混合料含有根据本发明的沥青组合物、以及至少一种集料。
根据本发明的沥青组合物作为沥青胶结料在与集料拌和时能够实现温拌,从而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进而降低拌和所需的燃油消耗,同时还能够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并且,采用现有的拌合楼即可将本发明的沥青组合物与集料拌和。
根据本发明的沥青组合物具有与形成该沥青组合物的原料沥青相当的性能指标,可以在与原料沥青相当的条件下储存或使用。
由本发明的沥青组合物形成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符合路用混合料的性能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组合物,该沥青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沥青以及至少一种温拌添加剂。
根据本发明的沥青组合物,所述温拌添加剂选自式I所示的化合物,
式I中,R1为C2-C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和R3相同或不同,各自可以为C1-C5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65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