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青叶茵陈药对组合药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4512.7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0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坚;陈新滋;吕爱平;徐宏喜;陈士林;卞兆祥;陈国庆;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04 | 分类号: | A61K36/704;A61K36/315;A61K36/855;A61K36/28;A61P1/16;A61P31/14;A61P31/20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武小赟 |
地址: | 40006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青叶 茵陈 组合 药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大青叶茵陈药对组合药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背景
菌陈又名棉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猪毛蒿等,其秋季采收叫茵陈蒿,多年生草本或灌木状植物,性微寒,味辛、苦,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疾病的治疗;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和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抗溃疡、抗过敏、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功。大青叶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同时商品中也常采用蓼科植物蓼大青Polygonum tinctirium Lour.、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fNees)Bremek.和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作为大青叶的代用品。这些药用植物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临床上则用作治疗各种病毒性流行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
在中医药经方验方中,采用茵陈蒿、栀子、大黄等制备的茵陈蒿汤;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利肝胆为君;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并可退黄为臣;大黄通利大便,导热下行为佐。三药相配,使湿热之邪从二便排泄、湿去热除,则发黄自退。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茵陈蒿汤具有保肝利胆、抗肝纤维化、调节血脂、降血糖、保护胰腺组织、镇痛消炎、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等作用。采用茵陈、赤芍、白芍、白术、丹参、厚朴、黄芩、栀子、白花蛇舌草等组成茵芍散具有清热祛湿、健脾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茵芍散能降低ALT、AST、TBIL水平、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损伤;能明显降低IgG、IFN-γ含量、升高IL-4的水平;降低CD8含量、升高CD3、CD4水平,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和调节Th1/Th2胞因子失衡作用。
发明内容
研究证明,茵陈性微寒而味苦,归脾、胃、肝、胆经。功能清热利湿退黄,常用于湿热黄疸及湿疮疥癣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能保肝、利胆、降血脂、降血压、扩张冠脉、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大青叶具有性味苦寒、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的功效。并有抗菌消炎和解热镇痛等作用。在茵陈和大青叶的这一活性基础上,本发明采用茵陈和大青叶组合;制备了一种治疗肝炎类疾病的药物。所述药对组合药物为大青叶和茵陈混合物的提取物。
所述提取物为采用乙醇作为溶媒提取药材得到的产物。
所述大青叶和茵陈的重量比为1-10:3-10。
所述大青叶和茵陈的重量比为2:5。
将大青叶和茵陈药材的混合物用70%的乙醇作为溶媒提取。
将大青叶和茵陈药材的混合物采用超声提取方法提取,提取时间为60min,温度为60℃,溶媒的量为药材重量的25倍,超声功率200W。
上述所述的大青叶茵陈药对组合药物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肝损伤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大青叶和茵陈的组合药物,在治疗肝炎类疾病具有良好的活性,其作用优于茵陈单品的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大青叶茵陈药对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考察
称取5g茵陈干粉加入两颈平底烧瓶,加一定体积70%乙醇,超声波加热一定时间,抽滤,滤液定容为250mL,取0.6mL滤液显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510nm处吸光度,计算总黄酮提取率。
在预实验基础上,对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主要因素即超声波功率、温度、提取时间和溶剂用量设计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实验,以总黄酮的转移率为参考指标,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最佳提取条件分别进行3次重复实验。所得滤液定容为250mL,取0.6mL按照文献显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510nm处吸光度,计算总黄酮提取率。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所示。
表1因素和水平
表2正交实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4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性抗静电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缩聚、传输光线的自洁式座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