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5852.0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9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冯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日生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33/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5377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蛔虫是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 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成虫寄生于小肠, 多见于空肠,以半消化食物为食。感染期卵被人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虫。 幼虫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经静脉入肝,再经右心到肺,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进行第2次和第3次蜕皮,然后,再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被宿主吞咽,经食管、胃到小肠, 在小肠内进行第4次蜕皮后经数周发育为成虫。 自感染期卵进入人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2个月,成虫寿命约1年. 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 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个别可达上千条。
蛔虫寄生于人体内,可扰乱脾胃气机,蛔虫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证。因蛔虫感染而引起急性腹痛和四肢厥冷的病症,症见腹部绞痛,四肢发凉,痛甚则汗出,或吐涎沫,或吐蛔虫,时发时止,或伴有寒热,胃肠功能紊乱等证候。类于肚道蛔虫或蛔虫性肠梗阻病。
小儿蛔虫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触之腹部柔软,或可扪及虫团聚散,并可见吐蛔或便蛔,且大便干稀不稠。有些患儿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兰色斑点,下唇或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舌苔薄腻或花剥,舌尖红尖。
当肠内蛔虫妄动,窜入胆道,则归为现代医学胆道蛔虫病范畴--蛔厥。蛔虫一动,胆管挛缩,疼痛剧烈,蛔虫安静,则疼痛停止如常人。但疼痛发作时患者十分痛苦,虽立即应用吗啡、阿托品等止痛药,疼痛不能减。因发病突然,疼痛剧烈,治疗上一般都强调先安蛔,后驱虫,致使临床上常见蛔厥患者脘胁剧痛数日不止,甚则寒战壮热,两目发黄,转为黄疸;更甚者,则虫死胆道,复转外科手术治疗。
祖国医学设有专方-乌梅丸治疗此病临床颇有良效。但亦有诸多患者应用乌梅丸数剂,而痛未减,加西药解痉止痛、补液、抗菌消炎等处理终未得痊愈。乌梅丸功效为温脏、补虚、安蛔,所治蛔厥是上热下寒、蛔动不安所致。方中黄连、黄柏为有上热者设,而蛔厥初发多无上热,故可舍去。其他温补药物如细辛、附子、桂枝、人参、当归、干姜等用药过早,亦有助邪生热之虑,故药效有时欠佳或未显效。
除乌梅丸外,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咪唑(驱钩蛔)、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六一宝塔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蛔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驱蛔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驱蛔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乌梅15-30份、花椒 6-20份、使君子10-20份、枳实 10-20份、槟榔10-20份、山楂10-30份、生地10-20份、生姜20-50、白芍10-20份、甘草6-10份;
优选地,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乌梅20-25份、花椒11-15份、使君子13-17份、枳实13-17份、槟榔13-17份、山楂16-24份、生地13-17份、生姜30-40份、白芍13-17份、甘草7-9份;
更优选地,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乌梅23份、花椒 13份、使君子15份、枳实15份、槟榔15份、山楂20份、生地15份、生姜35份、白芍15份、甘草8份。
以下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药材来源: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 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 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或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的干燥成熟果实。
使君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 Quisqualis indic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 Citrus sinensis Osbeck 的干燥幼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日生,未经冯日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58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