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8716.2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3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金甘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6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浴月;李玉锁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和具有该发光器件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发光器件(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是将电能转换成光的半导体器件,并广泛用作下一代光源,作为对现有荧光灯和辉光灯的替代。
与通过加热钨丝产生光的辉光灯或通过促使经由高压放电产生的紫外线与荧光物质撞击而产生光的荧光灯相比,由于LED通过使用半导体器件产生光,因而LED可以表现出低功耗。
另外,LED通过使用半导体器件的电势差(potential gap)产生光,所以与现有光源相比,LED在寿命、响应特性以及环境友好要求方面具有优越性。
基于这一点,已进行了各种研究,以用LED代替现有光源。LED被逐渐用作照明器件的光源,所述照明器件例如为室内和室外使用的各种灯、液晶显示器、电子招牌以及路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由新颖结构构成主体的发光器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在主体的凹部中包括具有第一空腔的第一引线框和具有第二空腔的第二引线框的发光器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引线框的支撑突出部的发光器件,该支撑突出部被分别布置在主体的侧壁中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高于主体的底部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其中第一引线框的第一引线部件被布置在主体的侧壁中的第三侧壁中,以及第二引线框的第二引线部件被布置在主体的侧壁中的第二侧壁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其中安装有发光芯片的不同引线框的支撑突出部分别突出到主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其中引线框的至少之一包括突出到主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多个支撑突出部。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其中引线框的支撑突出部被布置得高于引线框的引线部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包括由与主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且分别设置在主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处的肋条(rib)。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具有第一长度且彼此对应;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靠近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具有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以及凹部,具有开口的上部;第一引线框,布置在主体的凹部中且包括深度低于凹部的底部的第一空腔;第二引线框,布置在主体的凹部中且包括深度低于凹部的底部的第二空腔;间隙部(gap part),位于第一引线框与第二引线框之间;第一发光芯片,位于第一空腔中;以及第二发光芯片,位于第二空腔中,其中第一引线框包括:第一引线部件,突出到主体的第三侧壁;以及第一支撑突出部,位于主体的第一侧壁中,以及其中第二引线框包括:第二引线部件,突出到主体的第四侧壁;以及第二支撑突出部,位于主体的第二侧壁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凹部,具有开口的上部;第一引线框,布置在主体的凹部中且包括深度低于凹部的底部的第一空腔;第二引线框,布置在主体的凹部中且包括深度低于凹部的底部的第二空腔;间隙部,位于第一引线框与第二引线框之间;第一发光芯片,位于第一空腔中;第二发光芯片,位于第二空腔中;以及模塑元件,位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其中该主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具有第一长度且彼此对应;以及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靠近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具有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其中第一引线框包括:第一支撑部件,布置在主体的凹部的底部;以及第一支撑突出部,从第一支撑部件突出到主体的第一侧壁,其中第二引线框包括:第二支撑部件,布置在主体的凹部的底部;以及第二支撑突出部,从第二支撑部件突出到主体的第二侧壁,以及其中第一支撑突出部和第二支撑突出部被布置在基于主体的底部而高于第一发光芯片和第二发光芯片的底面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能够减少施加到发光器件的主体中心部的冲击,从而提高发光器件的出品率。本实施例能够提高发光器件的耐用性,从而对包括该发光器件的照明系统加以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图1的发光器件的平面图;
图3为沿着图2的线A-A获取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图2所示的发光器件的第一侧壁的视图;
图5为示出图2所示的发光器件的第二侧壁的视图;
图6为沿着图1的线C-C获取的侧剖视图;
图7为沿着图1的线B--B获取的侧剖视图;
图8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伊诺特有限公司,未经LG伊诺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87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粘烤炉片
- 下一篇:常压CVD薄膜连续生长炉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