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及其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8321.1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0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小久保直树;川田真市;鹤田诚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2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气门 正时 控制 装置 及其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内燃机的内燃机气门即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特性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及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使内燃机气门的气门正时变更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中,例如有如下要求:想要根据对内燃机的起动最适合的气门正时以外,还要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将凸轮轴相对于正时链轮的相对旋转位置控制在滞后角方向或提前角方向的双方的位置。
另外,在使内燃机气门的气门升程量变更的升程可变装置中,也有相对于对内燃机的起动最适合的气门升程量,将气门升程量增大或减小之类的要求。
由于在所述内燃机的起动时需要将进气门的气门正时保持在最滞后角位置和最提前角位置之间的中间相位位置,因此,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将进气门的气门正时控制在最适合于内燃机的起动的所述中间相位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6508号公报
但是,所述正时链轮与凸轮轴的相对旋转位置例如基于由曲柄角传感器和凸轮角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信号来检测,但由于内燃机的曲轴开始旋转时内燃机的转速为极低,因此,导致使所述各传感器的分辨率降低,从而很难迅速地检测出适合于起动的精确的相对旋转位置。其结果,存在在内燃机起动时特别是在冷起动时的控制响应性低下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现有的技术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确且迅速地检测出对内燃机的起动适合的最滞后角位置和最提前角位置之间的中间相位位置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及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旋转体,其自曲轴被传递旋转力;凸轮轴,其根据内燃机状态,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在从最滞后角位置至最提前角位置的角度范围内能够相对旋转;施力部件,其被赋予设定载荷以对所述凸轮轴从所述最滞后角位置或最提前角位置的一位置侧向在所述最滞后角位置和最提前角位置之间设定的适合于内燃机起动的中间相位位置方向作用靠压力;
在所述凸轮轴从最滞后角位置或最提前角位置超过所述中间相位位置而相对旋转被控制时,将超过被所述施力部件的设定载荷控制的范围而相对旋转速度发生变化的位置检测为所述中间相位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正确且迅速地检测出对内燃机的起动适合的最滞后角位置和最提前角位置之间的中间相位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3是图1的C-C线剖面图;
图4是沿图1的B-B线剖面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状态,A表示凸轮轴的最滞后角位置,B表示中间相位位置,C表示最提前角位置;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凸轮轴的变换角与朝向提前角方向的回位弹簧力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从最滞后角位置至最提前角位置的凸轮轴的变换角和弹簧的驱动力的关系的时间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从最提前角位置至最滞后角位置的凸轮轴的变换角和弹簧的驱动力的关系的时间图;
图8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状态,A表示凸轮轴的最滞后角位置,B表示中间相位位置,C表示最提前角位置。
符号说明
1…正时链轮(驱动旋转体)
2…凸轮轴
3…罩部件
4…相位变更机构
5…壳体
8…减速机构
9…从动部件
9a…固定端部
9b…圆筒部
9d…圆弧状孔
9e,9f…两端缘
9g…卡止槽
9i…圆弧部
12…电动机
13…电动机输出轴
14,15…永磁体
17…电磁线圈
39…偏心轴部
48…辊
51…扭簧(施力部件)
51a…一端部
51b…另一端部
61…保持板
61b…止动凸部
61f…卡止槽
61g…端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适用于内燃机的进气侧的气门装置,但也可以同样适用于排气侧的气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83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