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齿轮式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6913.5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托斯滕·比尔曼;安雅·屈尔茨德费尔;塞巴斯蒂安·韦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10 | 分类号: | F16H48/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杨靖,车文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齿轮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柱齿轮式差速器,用于将通过驱动系统所产生的驱动转矩分配到第一输出圆柱齿轮和第二输出圆柱齿轮上,其中,所述圆柱齿轮式差速器具有行星架,其带有多个随着该行星架周转的周转行星齿轮,所述周转行星齿轮形成了第一周转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周转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周转行星齿轮组的周转行星齿轮在此与第一输出圆柱齿轮嵌接,并且第二周转行星齿轮组的周转行星齿轮与第二输出圆柱齿轮嵌接,此外,第一组的周转行星齿轮还与第二组的周转行星齿轮通过行星齿轮对嵌接区嵌接,从而使所述两个周转行星齿轮组的如此成对的周转行星齿轮反向(gegensinnig)转动,并且所述两个输出圆柱齿轮由此也反向联接。
背景技术
从文献DE 10 2009 032 286 A1中公知了开头所述类型的圆柱齿轮式差速器。在所述圆柱齿轮式差速器中,行星齿轮对嵌接区处在第一输出圆柱齿轮的轴向高度(Axialniveau)上。这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即,所述两个组的周转行星齿轮处于在其直径方面测量为不同大小的分度圆上,并且在第一输出圆柱齿轮上实现了负修形(Profilverschiebung),并且在第二输出圆柱齿轮上实现了正修形。
从文献DE 10 2010 047 143A1中公知了开头所述类型的另一圆柱齿轮式差速器。在所述太阳轮和行星轮上设置有维尔特哈伯诺维柯夫圆弧啮合(Wildhaber/Novikov)类型的啮合部,在所述啮合部中,齿轮形成了带有在径向截面上的外凸齿面的轮齿,并且与其嵌合的其他齿轮形成了带有在径向截面上的内凹齿面的轮齿。尤其,在GB266,163 A和Somer M.Nacy等人所著的《冠状抛物线诺维柯夫圆弧齿轮的生产》(Generation of Crowned Parabolic Novikov gears-Engineering Letter,15:,EL 15 1 4,)中描述了这种啮合部的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圆柱齿轮式差速器,所述圆柱齿轮式差速器的特征在于紧凑的结构形式、高的内部刚性和有利的机械运行性能。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通过圆柱齿轮式差速器解决,圆柱齿轮式差速器具有:
-设置为用于绕差速器轴线周转的行星架,
-第一输出圆柱齿轮,所述第一输出圆柱齿轮与差速器轴线共轴布置,
-第二输出圆柱齿轮,所述第二输出圆柱齿轮同样与差速器轴线共轴布置,
-第一组周转行星齿轮,所述第一组周转行星齿轮与第一输出圆柱齿轮分别通过第一输出圆柱齿轮嵌接区(EW1)嵌接,以及
-第二组周转行星齿轮,所述第二组周转行星齿轮与第二输出圆柱齿轮分别通过第二输出圆柱齿轮嵌接区(EW2)嵌接,
-其中,第一组的每一个周转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二组的一个周转行星齿轮通过行星齿轮嵌接区(EP)嵌接,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圆柱齿轮形成了一种啮合部,啮合部的齿面在径向截面上内凹弯曲,
-其中,所述第二输出圆柱齿轮形成了一种啮合部,啮合部的齿面在径向截面上外凸弯曲,并且第一输出圆柱齿轮的齿顶圆小于第二输出圆柱齿轮的齿根圆,以及
-联接所述两个周转行星齿轮组的每个周转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嵌接区在第一输出圆柱齿轮嵌接区的轴向高度上延伸,并且
-所述行星齿轮嵌接区(EP)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输出圆柱齿轮嵌接区(EW2)的轴向长度。
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如下是可能的,即,降低在所述周转行星齿轮嵌接区范围内的周转行星齿轮的负载,并且平衡在第二输出圆柱齿轮上的输出圆柱齿轮嵌接区的负载。在周转行星齿轮上和在输出圆柱齿轮上实现的啮合部被实施为所谓的维尔特哈伯诺维柯夫圆弧啮合部。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在所给出的轴向结构空间内部减小了在传动装置中出现的啮合部最大负载,并且由此实现了对维尔特哈伯诺维柯夫差速器的优化。现在,相对于在第二输出圆柱齿轮上和在行星齿轮之间具有相同嵌接区宽度的方案来说,在相同的外部负载情况下实现了明显更低的齿根压力,并且在更小的挤压的情况下进行行星齿轮-行星齿轮的齿轮接触。由此,在行星齿轮上还出现了明显更小的负载,从而使所述行星齿轮可以利用相对于传统结构形式提高的安全间隔经受住应力。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对一直以来不均匀分布的负载进行了补偿,并且齿根压力在行星齿轮-行星齿轮的齿轮接触情况下至少被进一步减小,直至所述行行星齿轮可靠地经受住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6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